巴州区申请白蜡地理标志保护,旨在保护其独特品质和传承传统工艺
“白蜡理化性能稳定,耐腐蚀、耐高温,多用于军工的飞机、船舶上做高级润滑剂,在医药、家装、汽车内饰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市场前景非常好。”巴州区林业局产业科长曾海波介绍,但白蜡适种区域狭小,四川又以巴中市和峨眉市的生产最为集中,历史最为悠久,蜡质最好。为此,巴州区正加快申报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曾海波指出,巴州区已从2011年开始,将白蜡作为一项特色林业产业来发展,争取并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产业基地。
白蜡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道年份 | 白蜡产量 | 产值 |
---|---|---|
2013年 | 70吨 | 3600万元 |
2018年 | 100吨 | 预计超过5000万元 |
“近两年白蜡行情一路向好,一斤卖到230至240元。”谢凤远算道:“买1斤虫种160元,平均产2.5斤白蜡,纯利润达400多元。”今年谢凤远买了100斤虫种,预计可净赚4万多元,比梓橦庙镇人均年收入高出了4倍多。
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历史底蕴,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人文和产业双重价值。
地理标志保护:白蜡产业发展的强力保障为保护地方特色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和知名度,2013年起,巴州区全面启动了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制定《关于划定巴州区白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并积极向省、国家质检部门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该标准主要涉及白蜡传统工艺及风格、刺绣面料、技术规范、保护地域等内容,标准实施后,对白蜡生产管理将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
近年来,巴州区着力打造“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加大民族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创意开发白蜡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白蜡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保留和田玉这样的名称,又避免其他地区同类产品对这一名称的破坏,同时还要符合玉石鉴定的科学规律呢?”巴州区林业局产业科长曾海波提出了这个问题。
针对巴州区申请白蜡地理标志保护,旨在保护其独特品质和传承传统工艺。的观点告一段落,再延伸至巴州白蜡地标,传承匠心品质。。
巴州白蜡:匠心独运,品质传承 特色林业产业,资金投入百万尽管白蜡产业发展面临虫源数量问题、产地干旱等挑战,但巴州区通过技术提升、有序组织,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预计未来,巴州白蜡产业将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