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白蜡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但面临市场波动和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近日,巴州区梓橦庙镇村民谢凤远的几十棵栋青树挂满雪白的蜡花,再过几天就能收获白蜡。一番熬制后,就要卖给河北的客商。
行业概况
市场问题
竞争分析
消费者分析
市场趋势和机会
解决方案和建议
行业概况早在古代,蜡烛就已被用于照明和仪式。最初的蜡烛由动物脂肪和植物蜡制成。如今,因为科技的发展,蜡烛的用途和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蜡产业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市场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应和基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提高农民总的收入、发挥信息化...
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的1200亩枳壳实现好收成。近年来,巴州区坚持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
竞争分析由于虫源难觅,白蜡虫已从检验检疫名单中去除,其价值和珍贵性可见一斑。有了虫源“五年一周期、三年好寻、两年难买”的循环,巴州白蜡也可能遭遇生产规模的大小年。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农业产业链韧性探索——2021区域农业产业研讨会上,众多业内专家表示,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而农村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农业供给、提升农产品价值、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内容...
解决方案和建议“为此,我们正加快申报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曾海波表示,通过技术提升、有序组织,尽快把自身品牌树立起来,等到在市场上树立起影响力后,其信誉和价格都能够保证,就可以通过预定方式,获得虫源的优先供给权...
年份 | 产量 | 产值 |
---|---|---|
2013年 | 70多吨 | 3600万元 |
2022年 | 约70多吨 | 未公布 |
巴州区从2011年开始,已将白蜡作为一项特色林业产业来发展,争取并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产业基地。目前,梓橦庙镇已在柳岗坪村、谢家湾村、朝阳洞村建白蜡基地3个,全镇1000余户农户发展白蜡产业,种植白蜡树2000多亩,加之村民庭院、田埂种植的,总面积达5000余亩。
“白蜡理化性能稳定,耐腐蚀、耐高温,多用于飞机、船舶上,做高级润滑剂,在医药、家装、汽车内饰上应用也十分广泛,市场前景非常好。”区林业局产业科长曾海波介绍,但白蜡适种区域狭小,在我国仅有四川、湖南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四川白蜡品质高于湖南,而四川又以我市和峨眉山市的生产最为集中,蜡质最好;巴州区有白蜡生产传统,到处都是拴白蜡虫的白蜡树,还有用来包虫子的桐树,所以建基地不用专门买白蜡树苗,只需从村民庭院里扦插过来就行了。
“近两年白蜡行情一路看好,一斤卖到230至240元。”谢凤远算起白蜡收入,笑得合不拢嘴,“买1斤虫种160元,平均产2.5斤白蜡,纯利润400多元。”她告诉记者,她今年买了100斤虫种,可以赚4万多元。
近年来,白蜡虫种的价格水涨船高,但远比价格棘手的却是虫源的数量问题。
“合作社的1000亩基地里,除了栽植白蜡树,还在树下种植了红薯、黄豆等农作物。”柳岗坪村祥泰白蜡种植专合社理事长刘国宗表示,这样套种除了增加亩产,还可利用大豆的固氮能力增加土壤肥力,这些农作物的叶子也可成为优质的绿肥,使园区朝着现代林业高产绿色低能耗的标准发展。
近年来,农业发展面临许多瓶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滞销等问题频发。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农业发展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
“除了资源丰富、生产传统,白蜡还特别适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发展。”曾海波告诉记者,白蜡虫在谷雨前后用桐树叶包起来,栓到白蜡树上就不用管了,4个月后,在处暑、白露期间,只需把蜡花从树枝上剥下来放到锅里熬制一下就行了;技术要求并不高,男女老少都能做。
从巴州区白蜡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但面临市场波动和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延伸出来,我们谈谈巴州白蜡产业:农民增收新引擎,市场波动待解。
在白蜡苗木生产方面,中、小规格的白蜡种植面积较大,数量较多。其中胸径6厘米以上的由于种植密度大冠形较差不利于培养大规格的标准苗木。苗木销售方面中、小规格的苗木,特别是小规格的苗木销售难较低;胸径7厘米~10厘米的苗木数量较少较好销售但价格一般,比前几年略有下跌。
未来展望“2013年,梓橦庙镇产出白蜡约70多吨,按每公斤520元计算,产值达3600万元。”副镇长王伟说,特别是像谢凤远这样买虫种较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每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
实践指导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