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城县小蚂蚱养殖,从基础产业到致富之路的蜕变
暖春时节,漫步于贵州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红心柚、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错落有致,与蜿蜒的山路、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勤劳、淳朴的村民们,一边劳作一边欢声笑语,幸福感油只是生。只是,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缓慢的村落,如今正通过小蚂蚱养殖,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工具出村赶集、上学、办事,甚至到乡里、县里看病,村民都会选择从峡谷间“溜索”而过。红德村所在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峡谷沟渠众多,“出行难”长期困扰着当地老百姓。能有一座桥,是他们几十年来最大的期盼。多年来,村民们经历过竹竿桥、溜索、铁索桥等等各式各样的出行方式,但这些都算不上完美的解决方案。
贵州省第一个万达广场落户凉都,人气兴旺;六枝万亩大樱桃基地,樱桃红了,老百姓心里甜了;投资36.4亿元的盘州储备林项目,从立项到贷款发放仅用5天时间。一系列的发展举措,让水城县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水城县盐井乡群福村出了新鲜事儿:村主任蒋先进竟然专门建起大棚来养蚂蚱。群众一度都认为他做了件荒唐事,可小蚂蚱却为蒋先进带来了大效益。
姚鑫介绍,2017年鱼塘村成立水城县鱼塘米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塘村建档立卡户可以通过合作社得到利益分红,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村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年份 | 蚂蚱市场价格 | 养殖周期 | 棚产 | 每棚收益 |
---|---|---|---|---|
2017年 | 40-60 | 50 | 60 | 3000 |
2021年 | 50-80 | 50 | 70 | 3500 |
抓蚂蚱卖钱、种草养殖蚂蚱、开蚂蚱餐馆……一串串有关蚂蚱致富的思路在蒋先进的脑海中闪过。在务工之余,他便开始收集一些有关蚂蚱的资料,自己经常跑到蚂蚱养殖基地去参观询问。当旁人问起蚂蚱养殖思路来源时,蒋先进总忘不了他当时的想法与举动。
月23日,早晨,淡淡的清雾从山谷间绿油油的河坝里飘了上来,将半山坡上一个个白墙青瓦的小寨子掩映其间,若隐若现如人间仙境。白墙面蓝线条三层楼高的白岩脚村村委会活动室院坝前,一棵枝叶茂密的榕树上,几只鸟儿上下跳跃欢唱着。村委会活动室楼顶的“组组响”大喇叭,正播放着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
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种养殖经验,这就是白岩脚村,曾经水城县发耳镇最贫困的深度贫困村,如今的欣欣向荣之地。白岩脚村的变化,得益于村两委的努力。
2020年,加鸠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异地置业肉鸽养殖、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等项目让贫困户户均年入股分红1800余元。驻村10余年,水城县磋播厅局级284人次,市县两级350批次。两地持续采取“双向挂职、组团帮扶、专题培训”等方式,促进人才交流互派提档升级,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下一步将吸纳更多村民参与到蚂蚱特种养殖中,形成养殖规模,创出品牌,让乡亲们一块致富奔小康。”蒋先进信心满满地说。
但蒋先进心中清楚,要想让村民接受这“荒唐”的事,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他一边自己实践摸索,在自己家地里建起3个蚂蚱养殖大棚,一边带领村民到昆明蚂蚱养殖基地参观学习,让村民们了解蚂蚱的市场行情,给村民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2013年夏天,一直在昆明务工的蒋先进,尝到当地的一个“特色”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鲜味可口的菜肴竟然是自己家地里蹦蹦跳跳的小蚂蚱。
六枝特区新华乡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富民又富山;水城县青林乡探索“山上经济、林下经济”产业脱贫路径,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发展葡萄种植,“种”出了好日子……六盘水四个县区通过“三...
更有甚者,除了“蓝领”的身份,还是“股东”,他们自己凑资10万元,借贷10万元,入股成为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股东。
2014年,他返乡当选了群福村主任,自此,蒋先进用蚂蚱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有了平台,他想利用周边荒废的土地发展蚂蚱养殖,走出一条特色的村民致富路。
“现在所养殖的蚂蚱基本上是供不应求,要是养殖规模扩大了,就会有专门的公司上门收购,销路根本不用愁,并且经济收入还非常可观。”蒋先进说。
从2015年9月10日到今天,在过去的1642个日日夜夜里,它历经了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其间,所属的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由中科院定点帮扶...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土发村成立了水城县黔味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所说的“车头”:一是指深加工企业,土发村依托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让磋播村从空壳村蜕变成拥有40余万元集体经济的小康村。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在这场苦干实干铸就的脱贫攻坚伟大巨变中书写实干和担当。
“赵书记,进屋坐。”11月8日,桐梓县水坝塘镇党委书记赵德富一早便进村入户,对边缘户、监测户逐户走访。
精准脱贫的东风,鱼塘村先后完成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组组通道路41.55公里,修建水池15个,硬化串户路43670平方米,庭院硬化15529平方米,修建煤池133个,修建灶台540个,修建厕所494个,引入自来水、危房改造、电网提级改造……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提升。
采访中,姚鑫特意驱车带记者来到小箐组。
与此同时,利用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坡种植蚂蚱食用杂草,增加村集体收入。”对于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蒋先进早已有了打算。
笔者走进蒋先进的蚂蚱特种养殖场,放眼望去,20多个白色帐篷在地里整齐排开,走近大棚,便能听到蚂蚱吃草的“嘎吱、嘎吱”声,成千上万只蚂蚱铺满了大棚中的每一寸土地,密密麻麻、成群成串地在大棚中“飞舞”。
—水城区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1年12月09日09:31 五年,砥砺前行,昂首阔步谱新章;五年,催人奋进,见证水城新发展。如今,走进水城,一幅城市美丽宜居、乡村生机勃勃,产业风生水起,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油只是生。
党建引领激发打赢脱贫攻坚活力 五年间,水城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
解释完贵州水城县小蚂蚱养殖,从基础产业到致富之路的蜕变。,现在来解读小蚂蚱养殖:致富新路径。
只是,红德村并非孤例。贵州省六盘水市,这片土地上,正孕育着无数像红德村一样的希望。在这里,水城县盐井乡群福村村主任蒋先进,用他的勇气和智慧,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小蚂蚱养殖。
在蒋先进的带领下,半年多的时间里,已有3户农户加入到蚂蚱养殖队伍中,养殖大棚从起初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20余个。如今,小蚂蚱养殖已成为群福村的特色产业,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案例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水城县盐井乡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种养殖经验,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政府还鼓励村民参与合作社,共同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