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兑水特效药导致水稻减产,农药兑水比例不当
难抵利益诱惑,违规销售来路不明“特效药”
检察官提醒:莫让留守老人成伪劣农资侵害对象
因该“拿敌稳”农药有质量问题,不能防治稻瘟病,造成水稻减产或绝产。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应某未取得农药销售许可证,明知所销售的农药是伪劣农...
今年4月,在查明陈晓、徐明等人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罪的基本犯罪事实后,公安机关依法对陈晓、徐明分别采取强制措施。9月7日,洪泽县检察院分别以涉嫌生产伪劣农药罪和涉嫌销售伪劣农药罪,对陈晓、徐明依法提起公诉。10月14日,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针对张老汉等农户反映的情况,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抽调专门人员,邀请农技专家,组成调查组展开摸底调查,同时将张老汉等农户提供的“特效药”样品送专业机构检测。
鉴定结果一出来,农业主管部门迅速报警,公安机关很快便将销售假农药的经销商徐明抓获。
假冒伪劣农药危害巨大,如何正确鉴别农药真假近年来,常有新闻报道因误用假冒伪劣农药造成大量农作物减产绝收的事件,闻之心痛!作为一个从事涉农项目多年的资深农资企业,培育、销售苗木30余年,拥有8000多...
中国法院网讯 销售假农药,导致10户农户69.8亩种子减产或绝产。日前,被告人应某因销售伪劣农药被福建省建宁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三万元,作案手机予以没收,扣押的假冒德国拜耳“拿敌稳”农药1733包依法处理。
经审理查明,2018年以来,被告人应某先后购买他人
在痛心疾首的同时,张老汉心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尽管受异常天气影响,容易诱发水稻稻瘟病,但自己毕竟很早就从正规农药经销门市购入了专门防治这种病害的“特效药”,也按照上面的说明,及时、按量进行了喷洒,可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甚至比不打药时的状况还要差。带着疑问,张老汉将情况反映到了县里的农业主管部门。
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关....现在的主要是如何证明减产和假化肥有关,这个我需要了解详细情况才能分析,方便的话可以来电详谈。.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了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原来,陈晓就是所谓的生产专用农药的某化工有限公司老板。据陈晓交代,2013年春节,他从网上意外发现江浙水稻主产区经常发生稻瘟病,由于市场上缺乏对应的防治药物,当地农民对类似农药的需求很迫切。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从事粮食生产的多为留守老人,于是有人就利用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不高、维权意识不足等特点,通过制作假公司网页、高薪招聘销售代表、给经销商高额回扣等手段,把化肥兑水制成....归案后,徐明起初对自己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的事情矢口否认,坚持自己销售的是正规农药,造成水稻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异常气候。
用过防治“特效药”,水稻仍遭严重病害
刚开始,徐明也有点发蒙,毕竟自己做了近10年农药生意,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也没看到过类似的“特效药”,农资管理部门每年对经营户培训时也没介绍和推荐过这种农药。但面对“回扣”和“返利”,徐明难敌诱惑,进了价值13万元的“特效药”,并在没有按规定查验“三证”的情况下,将产品销售给了周边区县的种粮大户和部分农民。
庭审结束后,主办该案的检察官介绍说,近年来,不法分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案件时有发生,并逐渐呈现出犯案手段不断升级、作案手段日趋隐蔽,针对特定人群、特定领域精心作案等特点。
陈晓还了解到,现在农村种粮食的大都是些老年人,没什么文化和专业知识,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比较差,而且水稻稻瘟病发病时间较长,致病原因较复杂,影响药效的因素有很多。
陈晓心想,如果买点化肥、尿素兑点水,装在统一的包装瓶内,再购进正规的包装袋和产品合格证,简单包装一下,卖给那些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一定能蒙混过关,赚上一笔。
检验鉴定结果让所有人都极为震惊和愤怒:全县7名种粮大户和11名散户的3000多亩水稻所使用的所谓“特效药”根本不含任何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成分,而是用化肥、尿素和水勾兑而成。
在当地农委接待室里,张老汉见到了许多和自己遭遇相似的农户,细打听才得知,他们全都使用了从同一经销商处购买的防治稻瘟病“特效药”。
经查,2013年5月,在淮安做农资生意的徐明,在店里接待了一名自称是西安某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地区销售代表的“李经理”。
“李经理”宣称,自己所在公司专门生产专用农药,其销售的产品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江浙一带频发的稻瘟病。
由于市面上尚未出现类似产品,公司为了占领市场、扩大份额,承诺可以提供较低的代理价格,在销售过程中还可以给予优厚的“返利”和“回扣”。
“假农药、假种子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规的农资经营门市,主要原因还在于主管部门对农资这一特殊商品的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健全的市场准入和管理机制,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办案检察官指出,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应坚持多方发力。
工商、质检等部门应不断加大对流通环节的管理和整治,严肃查处制假、贩假、售假行为;农业部门应强化对农资销售人员的教育和监管,坚决要求其严格执行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标准和农药登记证查验制度;乡镇农技站、植保站要针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老人专业知识匮乏、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容易上当受骗的实际,加大宣传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普及力度,莫让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伪劣农资的侵害对象。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水稻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水稻频道详细了解。
2014年10月,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苏淮安,一片稻香丰腴的景象
当前浙江省义乌市已实行农药实名购买制度,通过监管平台对农资店购销系统记录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避免农药违规销售使用,打击假冒伪劣农药。
发现这一“商机”后,陈晓打起了生产假农药牟利的歪主意。他很快购进了一批原料和外包装,以“稻丰”“稻友”的商标生产了一批假农药。
为了保证生产的农药能够顺利卖出去,陈晓花钱在一些知名网站上打广告,并以生产专用农药的某化工有限公司名义搞了一个假网站,雇了李某等人当销售代表,以低价代理或给予“回扣”“返利”为诱饵,向江浙农村地区经营农药的门市推销假农药。
按照徐明交代的情况,正当公安机关准备对“李经理”依法传讯时,一名自称“陈晓”的嫌疑人主动从河南赶到淮安投案。
最高法发布涉农民事典型案例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农资公司销售假冒伪劣农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依法承...
年份 | 地区 | 受损面积 | 经济损失 |
---|---|---|---|
2013 | 江苏淮安 | 3000多亩 | 数百万元 |
2018 | 福建建宁 | 69.8亩 | 若干万元 |
2014 | 浙江义乌 | 未提供 | 未提供 |
假冒伪劣兑水特效药导致水稻减产,农药兑水比例不当。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农药兑水不当致水稻减产案例解析。
近日,经江苏省洪泽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该县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利用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