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细鳞鲳鱼越冬技术,探讨鱼种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细鳞鲳鱼,作为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在华东地区的养殖历史悠久。只是,因为冬季的到来,如何让这些鱼儿在低温环境下安全越冬,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细鳞鲳鱼越冬技术,探讨鱼种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越冬管理的重要性

细鳞鲳鱼在华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将近有半年的温室越冬期。越冬期的饲养管理构成了细鳞鲳鱼养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细鳞鲳鱼鱼种安全越冬,保持良好的体质,确保翌年养殖顺利进行,要针对死鱼的主要原因,配备专人负责越冬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

土池的保温措施

土池的上方应搭建保温棚,以确保保温效果。池形以长方形为宜,面积大小适中,水深以1.5—2.0米为好。若面积过小,水位太浅,则保温效果差,水温变化幅度大,不利于鱼种生活。

低温保种型与适温培育型越冬

低温保种型水温保持在18—22℃,仅能保持鱼种安全越冬即可,但不能生长,而且对生长性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种越冬方式,成本相对较低。

水源与水质管理

越冬用水水质,要求清新、无毒、无污染、无敌害生物、含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酸碱度适中,pH在5.8—7.5。热水水源应为无毒、无害的温泉水、地热水、火力发电厂或工厂的余热水、深井水以及锅炉、太阳能等的加热水。

越冬池体小、鱼种放养密度大,排泄物相对较多,水质容易恶化。因此,要经常观察和测定水质,定期清除池底污物,加注新水,适时换水。

水温与繁殖发育关系

水温与鱼类性成熟年龄的关系,水温与产卵关系,同种鱼在适温范围内生长快慢与水温高低有关。细鳞鲳鱼的繁殖发育受到水温的显著影响。

到了成鱼这种星斑消失,但成鱼的体色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有些变化。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细鳞鲳鱼鱼种刚进越冬池一周内,由于经过出塘、运输及放养操作,鱼体受惊吓、受伤较重,体质下降,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易感染疾病。此时,应将水温逐渐调高些,最好能达到25—28℃,待鱼种慢慢恢复体质、适应越冬池环境、正常摄食后,再将池水温度降至越冬温度。

越冬池鱼种放养

细鳞鲳鱼鱼种越冬的放养密度,应根据越冬池的大小、水温、鱼种规格而定。不同规格的鱼种,必须按规格大小分池越冬。

细鳞鲳鱼越冬鱼种,一般要求其适当生长,顺利越冬。因此,除选用细鳞鲳鱼专用饲料外,也可用粗蛋白质含量为28%—30%的鳊鲫鱼或青鱼饲料投喂细鳞鲳鱼鱼种。

越冬池,必须建造在具有冷热水进排方便的地方。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60—80目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的进入,进、出水口处设拦鱼网,防止鱼种逃逸。

细鳞鲳鱼的越冬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为养殖户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细鳞鲳鱼越冬技术,探讨鱼种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策略。讲清楚了,接下来是细鳞鲳鱼越冬技术解析与应用。

细鳞鲳鱼越冬技术,探讨鱼种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1. 调节水质 2. 增氧设备

定时开启增氧机或使用充气设备,保证池水有充足的溶解氧,确保鱼种正常摄食和生活。可在池水中栽培水葫芦、水花生等浮水性水生植物,净化和改善水质。

细鳞鲳鱼在7-8℃水温下产卵,性成熟年龄受水温影响。

水温是产卵的刺激信号,如鲤14℃以上、鲩18℃以上、鲮25℃、大麻哈鱼12℃以下、细鳞鱼7-8℃、狗鱼3-6℃。

为确保鱼种安全越冬,并提高成活率,需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3. 鱼病预防

越冬期鱼种抗病能力下降,需积极做好防病工作。一般每隔一周用漂白粉1毫克/升或0.2毫克/升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4. 专人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