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养殖池建设,需考虑水质、水温、饲料等因素
虹鳟鱼,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只是,要想养殖出高品质的虹鳟鱼,养殖场的建设至关重要。以下将从水质、水温、饲料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虹鳟鱼养殖场建设要点。
类型 | 规格 | 适用阶段 |
---|---|---|
稚鱼培育池 | 30~90平米,20~40m长,1.2~1.5m宽,40~60cm深 | 稚鱼培育阶段 |
孵化池 | 1~3平米,2~3m长,0.4~1m宽,30~50cm深 | 孵化阶段 |
亲鱼培育池 | 150~350平米,30~60m长,4~6m宽,1~1.2m深 | 亲鱼培育阶段 |
成鱼池 | 100~200平米,20~40m长,4~6m宽,40~60cm深 | 成鱼养殖阶段 |
水质是虹鳟鱼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温: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4℃。
溶氧量: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 mg/l。
水流流量:每秒1升水,具有100-200千克的生产能力。
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最高水温超过22℃对虹鳟鱼造成威胁。
低于7℃会导致虹鳟鱼食欲减退、生长迟缓。
饲料营养全面,确保鱼儿健康成长。
根据鱼儿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
养殖池的排列方式分为平行式和串联式,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地形的情况和水量的周年变化来决定。
防逃措施:设立防逃网,根据鱼的规格调整网眼大小。
除了以上条件外,养殖场还应具备以下设施:
饲料仓库
饲料加工机械设备
水源调查
交通便利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调控是确保虹鳟鱼健康生长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以位于我国东北的“绿野养殖场”为例,他们在水质管理上做了以下努力:
养殖场选用了山涧溪流作为水源,保证水质清澈、无污染。通过定期检测水中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指标,确保水温保持在12-18℃之间,pH值在6.5-8.0之间,溶氧量不低于7mg/L。此外,养殖场还设置了曝气设备,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促进水质循环。
饲料是保证虹鳟鱼快速生长的重要条件。针对传统饲料存在的营养不均衡、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国某养殖场开展了饲料创新研究。
该养殖场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全价饲料。这种饲料采用进口优质鱼粉、大豆蛋白等原料,并添加了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经过实际应用,该饲料的使用效果显著,虹鳟鱼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0%,饵料系数降低了15%。
孵化池:孕育新生命的摇篮孵化池面积约为1-3平米,池长2-3米,池宽0.4-1米,池深30-50厘米,水深10-30厘米。在孵化过程中,养殖场严格控制水温在16-18℃之间,溶氧量保持在5-7mg/L。此外,养殖场还采用先进的孵化技术,如微流水孵化、人工受精等,提高孵化率和鱼苗的成活率。
亲鱼培育池:打造优质种源的关键亲鱼培育池是虹鳟鱼养殖中的重要环节。以下以我国某养殖场为例,介绍其亲鱼培育池的建设和管理:
养殖场设置了独立的排水、注水系统,保证养殖环境稳定。排水系统采用管道连接,方便排污和清洗。注水系统采用变频控制,根据水温、溶氧量等指标自动调节注水量,保证水质稳定。
防逃措施:确保养殖成果的安全养殖场在鱼池周围设置了防逃网,防止鱼逃逸。防逃网采用聚乙烯网或钢筋焊制,网眼大小根据鱼的大小进行调整。此外,养殖场还设置了防逃栏,防止鱼从闸口、排水口等地方逃走。
养殖池的流水方式: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手段该养殖场采用微流水养殖方式,通过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使水在鱼池中形成循环。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水质,增加溶氧量,促进虹鳟鱼的生长。
养殖场配备了饲料仓库、饲料加工设备、水质监测设备等,确保养殖环境舒适。此外,养殖场还设置了休息室、办公区等,方便养殖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