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与水蛭套养,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作者:花田诗客•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5
水稻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而其旁,水蛭则巧妙地吸附在田边,这样的场景,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种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周伟民,一位农业创新的实践者,通过这种模式,让一亩稻田的利用面积翻倍,打造了一个立体的生态花园。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排灌方便的稻田是关键。稻田以“回”字型结构挖建,田中需有4-5m宽、1m深的沟,田埂高出稻田1m,并使用聚乙烯网片围建防逃网,确保水蛭不会逃跑。
二、水蛭养殖模式创新周伟民创新性地提出了“稻蛭共养”的五位一体种养模式,将水稻种植与水蛭养殖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每亩稻田可产100kg水蛭,市场售价约为160元/kg,纯利润可达6400元。水蛭排泄物还能为水稻提供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四、饵料投喂与日常管理水蛭对农药敏感,应尽量避免使用。投喂螺蛳时要确保数量充足,以供水蛭摄食。定期更换稻田中的水,确保水质,同时观察水蛭的情况,预防潜在危害。
五、案例分析2023年,草庙镇通海村通过村民转租74亩土地,投资370万元,积极探索“水蛭+水稻”共生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 | 具体内容 | 备注 |
---|---|---|
稻田选择 | 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排灌方便 | 面积5-10亩,以“回”字型结构挖建 |
水蛭养殖 | 稻蛭共养,五位一体种养模式 | 每亩可产100kg水蛭,市场售价160元/kg |
饵料投喂 | 投喂螺蛳,确保数量充足 | 定期更换稻田水,确保水质 |
案例分析 | 草庙镇通海村74亩土地,投资370万元 | 探索“水蛭+水稻”共生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
将水稻与水蛭套养,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利用水稻田养殖水蛭。梳理完毕后,可以着手探讨水稻养水蛭:生态农业新典范。
稻蛭共养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土地的生产能力。这种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六、本地化案例:吴江七都的实践通过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稻蛭共养模式不仅是一种农业创新,更是一种生态智慧,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相信这一模式将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