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热带鱼常见病:白点病

预防鱼病, 要弄清楚鱼发病的原因,才能采取措施,有效的防止鱼病发生,而造成鱼病的因素主要有:

热带鱼常见病:白点病
因素 描述
水温、水质失宜 水温的突然变动,温差超过5度以上,或水温长时期偏低或偏高,都会使鱼发病。
饲养不当 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而致病。
操作不慎 捞鱼、换水等操作过程中,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是鱼跳落于地上受伤,伤部极易感染。
外部带入病原体 由饵料、水草带入,病鱼用过又没消毒的工具,新购入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

预防措施:

烂鳃病:保证饲料质量,按照鱼的食性投饲,饲料要新鲜、清洁、适口,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喂鱼。投喂要定时定量。

烂鳃病:症状为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在背鳍、尾鳍和背部出现白点,随后白点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及鳃内。

烂鳃病:症状和病理变化:虫体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故叫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

3、换水、捞鱼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采用较大的捞网,捞网离水后即用手遮盖,防止鱼跳出。换水时避免水流冲击鱼体。

1、热带鱼白点病一般是由小瓜虫引起的。热带鱼白点病的非药物性治疗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用两个水族箱或容器,都配备紫外线杀菌灯,将鱼放入其中进行杀菌。

水温控制:将水温控制在28-30℃,可杀死小瓜虫。

盐浴:用2%的食盐溶液进行鱼体消毒,可杀死小瓜虫。

4、根据病情,病情较为严重的反而不易用量很大,否则会对鱼造成更大的刺激,使本来就很受压迫的鱼更加不舒服,甚至导致加速死亡。

5、药品治疗:使用广谱杀虫剂,如敌百虫、阿维菌素等,进行鱼体消毒。

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 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 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

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死亡。

外部带入病原体——将外部病原体带入养鱼容器的途径很多,如由饵料、水草带入,病鱼用过又没消毒的工具,新购入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烂鳃病:由粘球菌引起,症状包括行动缓慢、体色减退、食欲不振等。

赤皮病: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表现为体质下降、食欲减退、鱼体表面出血发炎等。

竖鳞病:由极毛杆菌引起,特征为全身鳞片竖起,伴有烂鳃和鳍条基部出血等并发症。

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或卵圆鞭毛虫引起,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或浅灰色斑点。

烂鳍烂皮肤病:鳍条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

口丝虫病:鳃和体...

热带鱼患料鳃病后,行动缓慢,体色减退,失去光泽,食欲不振,头部变成黑色,鳃上附有一层粘液和污物,因为病情的发展,外叶鳃丝由鲜红变成白色,鳃丝逐渐腐烂脱落,因为外叶鳃丝的腐烂,内叶鳃丝也开始腐烂。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心骨坏死掉落,再严重时整个鳃盖也...

1、了解热带鱼对水质、水温的要求,使水温、水质符合饲养鱼的要求。放养密度适当,勤排污、换水和清洗滤棉,换水时,新、老水的温差不要超过5度,昼夜温差大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水温过分升降。

白点病: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时会致鱼死亡。防治方法: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烂鳍病:表现为鱼鳍边缘出现腐烂,严重时会致鱼鳍脱落。防治方法: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寄生虫病: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寄生虫,如鱼虱、锚头鳋等。防治方法:使用杀虫剂杀灭寄生虫,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在饲养罗汉鱼时,了解其基本习性、饲养环境、繁殖方法和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让罗汉鱼健康成长。

在鱼缸中,白点病的出现往往让养鱼爱好者头疼不已。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白点病的防治,并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其未来趋势。

热带鱼常见病:白点病
案例分析:罗汉鱼白点病治理

小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罗汉鱼爱好者,他的罗汉鱼缸中曾突发白点病,鱼儿们纷纷受到感染。

小李采取了隔离措施,将病鱼移至单独的水族箱中,以防止疾病扩散。接着,他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病鱼进行药浴,保持水质清洁。经过一周的治疗,白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1. 保持水温稳定:小王的水族箱中水温始终保持恒定,避免因水温波动导致白点病发生。

2. 定期换水:他坚持每周更换一次水,并使用高效过滤器,确保水质清洁。

3. 避免引入病原体:在引入新鱼前,小王都会对鱼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无病。

因为科技的发展,白点病防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1. 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抑制白点虫的生长,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2. 智能监测: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水温等参数,提前发现并预防疾病发生。

3. 个性化治疗:根据不同鱼种、病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白点病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以上案例分析,相信大家对白点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努力,为鱼儿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