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果种植过程中易受多种病害侵袭
雪莲果,这个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的根茎作物,其种植过程中却面临着不少病害的挑战。如何有效防治这些病害,保障雪莲果的高产优质,成为了种植户们关注的焦点。
病害名称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细菌性软腐病 | 初期外表块点状变褐,颜色渐次加深;在通气不良、湿度又很大时,块茎6~10天可整个腐烂。 | 轻拿轻放,避免碰伤块茎;收获初期,堆积贮藏时要注意通风散湿。 |
茎腐病 | 茎基部出现条状褐斑,病斑扩大绕茎一圈后,中心部凹陷,呈褐黑色,植株变黄乃至枯死。 | 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在种植后,浇一次缓苗水,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 |
黑斑病 |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黑斑,严重时叶片枯萎。 |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并喷施农药。 |
种球处理:在收获后,将育苗的种球切出一个小块,然后埋到沙土中储藏。种植前,确保种球完好,以提高成活率。
轮作:进行轮作,避免病害在土壤中积累。
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彻底拔除并烧毁,同时施用石灰。
药物防治:发病时,可喷施800~1000倍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防治方法。
某种植户在种植雪莲果时,发现部分植株出现茎腐病症状。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土壤排水不良导致的。于是,该种植户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土壤管理,改善排水条件;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时,及时清除病株,并喷施农药。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土壤管理与肥料施用在雪莲果的种植过程中,土壤管理和肥料施用是关键环节。适宜的土壤环境能显著降低病害的发生。例如,在尼尼地区,当地农民通过松土除草的方式,有效减少了病害的传播。
雪莲果种植后,块茎在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细菌性软腐病,这主要发生在块茎表面受到创伤时。针对这一病害,农民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黑斑病是雪莲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初期外表块点状变褐,颜色渐次加深。在通气不良、湿度又很大时,块茎6~10天可整个腐烂。防治黑斑病,关键在于提高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湿度。
采收与运输注意事项在雪莲果的块茎采收和装箱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伤块茎。收获初期,堆积贮藏时要注意通风散湿。长期贮存时,宜用地窖,并以含水量在60%~65%的细砂覆盖和充实堆间缝隙。
雪莲果易发生病害,需做好综合防治工作。例如,种球在收获后,将育苗的种球切出小块,埋入沙土中储藏。种植时,分株切口蘸涂新鲜草木灰,以提高成活率。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雪莲果的病害防治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例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