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香蕉束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

香蕉,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全球消费者的餐桌。只是,香蕉束顶病这一病毒性病害,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香蕉束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
一、香蕉束顶病的认识

香蕉束顶病,学名香蕉束顶病毒,是一种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它主要侵害香蕉植株,导致叶片异常、植株矮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从而对香蕉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带毒蚜虫在香蕉植株间传播。

传播速度:蚜虫在病株上吸毒17小时以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循回期,再到健株上吸毒1.5小时以上,即可导致健株感病。

传播范围: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种苗进行。

产量损失:调查结果显示,局部地区蕉园发病率为2~10%,产量损失可达30~60%。

品质降低:病株叶片异常,果实小而少,失去了商品价值。

经济损失:香蕉束顶病导致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给香蕉种植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措施 具体操作
严格选择无病蕉苗 新植蕉园必须选择健康的无病苗,最好选择健康的无病试管苗。
加强土肥水管理 改善蕉园土肥水管理条件,使蕉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定期杀灭蚜虫 定期喷施杀虫剂,切断传播途径。
挖除病株 发现病株后,及时挖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沤肥。
改种其他作物或轮作 在病园改种其他作物或轮作水稻、甘蔗等,以减少病害传播。

香蕉束顶病,顾名思义,是香蕉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体名为香蕉束顶病毒,主要通过带毒的吸芽苗和香蕉交脉蚜进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汁液摩擦、农具、土壤等并不具备传染能力。当交脉蚜在病株上连续取食吸毒17小时以上,经过几小时至48小时的循回期,再到健株上连续取食传毒1.5小时以上,就能使健株感病。

近年来,因为香蕉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组培苗的广泛应用,复种指数高,加之长期连作,香蕉束顶病随之扩散。调查结果显示,局部地区蕉园发病率为2~10%,产量损失可达30~60%。在香蕉种植束顶病较重的蕉园,发病率可达10%~30%,甚至50%~80%,但多数蕉园只是零星发生。

香蕉束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

针对香蕉束顶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严格选择无病蕉苗新植蕉园必须严格选择可靠的无病苗,最好选择健康的无病试管苗,作为种植材料。

加强土肥水管理改善蕉园土肥水管理条件,使蕉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定期杀灭蚜虫定植后应定期喷洒40%氧化乐果800~1000倍、50%辟蚜雾1500~2000倍,或其它杀虫剂防治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

挖除病株定植后必须定期检查,至少每月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病株,必须挖除。挖除病株前,应先喷杀虫剂杀灭蚜虫,然后可用100~300毫升煤油灌心,两天后才挖除病株;或用除草剂杀死病株后挖除。

改种其他作物对于发病率达30%~50%以上的病园,由于传染机会太多,挖除病株后的健株还会大量发病。在这种情况下,应改种其他作物,或轮作水稻、甘蔗等,以减少本病的病源及传病虫源。

李先生是云南省一位资深的香蕉种植户。他的蕉园曾因香蕉束顶病而遭受严重损失。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李先生的蕉园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也逐步恢复。他说:“防治香蕉束顶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有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展望未来,因为香蕉种植业的不断发展,香蕉束顶病的防治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防治技术,加强科学研究,为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