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金针菇出菇期需保持适宜湿度,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金针菇,作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食用菌,其出菇期的湿度管理至关重要。适宜的湿度不仅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还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金针菇出菇期需保持适宜湿度,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一保:保湿催蕾

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耙去老菌皮,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湿催蕾。报纸覆盖的,喷水应少量多次,每天3-4次,以保持报纸湿润;地膜盖的,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持空气湿度90%左右。此期每天开窗通风1次,室温控制在10-14℃,经5-7天菇蕾便大量发生。

二降:抑制生长

当菇蕾长到1-2厘米,即进入抑制生长时期。此时要减少或停止喷水,降低湿度。连续3-5天夜间打开门窗,让冷风进入降温散湿,把室温降到8℃以下,湿度降到75%左右,使子实体受抑,生长整齐粗壮。

子实体生长阶段 喷水量 空气湿度 通风措施
3-4厘米 每天4-5次 90%左右 适当通风,干湿交替
菇盖增加期 晴天多喷,雨天少喷 90%左右 避免水喷洒到菇盖上
四补:水分补充

菌袋在头潮菇采收后,含水量下降20-30%,二潮菇采后下降30―50%。因此,在第一、二潮菇采收后,要立即向搔菌后的菌袋里喷水补湿。其做法是:连续2-3天,每天2-3次直接朝袋内喷水,每次以菌柱表面湿润为宜,不可使袋内积水。为提高产量,可在水中加少量的尿素、白糖、磷酸二氢钾等,以补充养分。

五浸:浸泡恢复

采收三潮菇后,菌柱的含水量已降到50%以下,此时可脱去塑料袋,将菌柱置池水中浸泡,待菌柱吸水恢复到原来开袋时的重量时捞起,稍晾干装入袋中。也可直接向袋内注水浸泡,待菌柱吸足水后倒净袋内多余的水。补足水分后再将菌袋重新排放在床架上,盖湿报纸照常管理,这样还可采两潮菇。

金针菇出菇期水分管理要点

保湿催蕾: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湿催蕾。

抑制生长:菇蕾长到1-2厘米时,减少或停止喷水,降低湿度。

促进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适当增加喷水量,保持空气湿度在90%左右。

水分补充:采收后及时补湿,提高产量。

浸泡恢复:采收三潮菇后,浸泡菌柱恢复水分。

通过以上湿度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金针菇出菇期需保持适宜湿度,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子实体长到3-4厘米后,进入伸长期,每天需喷水4-5次。喷水量随菇的长大而增加,掌握空气湿度在90%左右,即子实体基部袋壁附有细水珠为宜。同时,适当通风,采取干湿交替,抑制菇盖增加,促菇柄伸长。晴天多喷,雨天少喷,以防病害发生。

李先生在金针菇出菇期严格遵循湿度管理策略,通过四补、三促、五浸等方法,成功实现了高效出菇。他的金针菇产量比同期其他农户高出30%,品质也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