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黑豆食心虫是危害黑豆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

黑豆食心虫,这个名称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它可是黑豆结荚鼓粒期的一大“杀手”,以幼虫蛀荚取食子粒为生,常年虫食率高达5%~10%,严重时甚至能达到50%。受害的黑豆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让黑豆种植户头疼不已。

黑豆食心虫是危害黑豆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
黑豆食心虫的危害

2008年7月29日至8月3日,我局对山头店、茨沟、麦岭、姜庄等乡镇进行了黑豆食心虫发生情况的调查。从调查地成虫发生量看,今年黑豆食心虫成虫量明显多于往年,8月2日已出现傍晚打团迁飞现象。这无疑给黑豆种植户敲响了警钟,加强田间虫情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1. 加强田间虫情监测

每天下午3~5时到田间观察,如果田间蛾量突增,出现打团或成群飞舞,此时为最佳防治时期。

2. 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一般在卵高峰期释放,每亩释放2万~3万头,可降低虫食率40%左右。

撒施白僵菌:在幼虫脱荚前撒施,每亩施1.5公斤。

敌敌畏熏蒸: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选2节长的高粱秸或玉米秸,一节去皮蘸药,一节留皮,按用量待药液被吸净后,每隔5~6垄插1垄,每垄上每隔5~6米插1根,均匀地插于垄上。

田间喷雾:每亩用2.5%溴氰菊酯乳油12.5毫升,对水50公斤,或每亩用5%来福灵菊酯乳油2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4. 利用信息素迷向产品

信息素不同于杀虫剂,虽然不能直接杀灭害虫,但是可以有效防治和抑制害虫,显著降低虫口密度。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迷向产品需要在早期、虫口密度低时使用,一般在果树开花前,进行悬挂,防治效果才最好。

黑豆食心虫是黑豆生产的一大害虫,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生规律、加强田间虫情监测,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其危害。希望本文能为黑豆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防治方法 效果
加强田间虫情监测 提前发现虫害,减少损失
生物防治 降低虫食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药剂防治 有效控制虫害,提高产量
信息素迷向产品 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黑豆食心虫是危害黑豆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成虫发生量与往年相比有显著增加。这一发现为我们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建议农民朋友们密切关注田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在华北桃园,梨小食心虫是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具有转主危害习性,建园时应避免桃、梨、李、苹果等果树混栽。此外,新梢蛀孔流胶并伴虫粪排出,枝条顶端萎蔫下垂,形似折梢,这些都是梨小食心虫的重要标志。

为了控制梨小食心虫的繁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剪除萎蔫新梢,摘除虫果、裂果及病果,并带出果园深埋销毁,以控制第1、2代害虫的发生量。

在防治黑豆食心虫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生物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策略。释放赤眼蜂,每亩释放2万~3万头,可降低虫食率40%左右。撒施白僵菌,每亩施1.5公斤。此外,田间喷雾也是常用方法,如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5%来福灵菊酯乳油进行喷雾。

在药剂防治方面,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药剂和剂量,以确保防治效果最大化。

未来趋势: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防治手段

因为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防治手段将在黑豆食心虫的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信息素迷向技术,可以在早期、虫口密度低时进行悬挂,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同时,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黑豆食心虫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