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瘦弱鱼种复壮,指通过科学方法改善鱼体健康

入秋后,及时将鱼种转入新池培育复壮。若水源不足,鱼池周转困难,可将老池中的鱼全部转出暂养,原池换掉一半以上老水,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30公斤化水,取清液全池泼洒消毒,过5~7天再补入新水,然后将鱼种转回。

瘦弱鱼种复壮,指通过科学方法改善鱼体健康

主养草鱼种,搭配鲢鳙鱼种的池塘,一般每天每万尾投喂鲜嫩青草80公斤,豆饼、玉米面、糠麸等精料2公斤。先投青料,再投精料。主养鲢鳙鱼种的池塘,除适当增加精料投喂量外,还应及时增施有机肥料。施肥最好在晴天进行,一般每隔1周施有机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熟人畜粪50~60公斤;每隔2~3天施化肥一次,每次3~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1:0.5,肥料完全化开后再泼洒。

以下表格详细介绍了鱼种复壮的关键技术和实践案例:

技术名称 具体内容 案例来源 时间节点
清塘消毒 使用生石灰化水消毒 XX养殖场 2021年9月
科学投喂 按鱼种需求搭配精料和青料 XX养殖场 2021年9月
增施有机肥料 每隔1周施有机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熟人畜粪50~60公斤 XX养殖场 2021年9月
定期泼洒EM源露 改善水体环境,增强鱼体免疫力 XX养殖场 2021年10月

复合免疫多糖富含甘露聚糖、壳寡糖、肽聚糖、免疫活性因子等,能有效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生长,吸附肠道毒素,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值。肠立健的主要成分是复合乳酸菌、高活性有益菌、生物活性酶等,能有效抑制有害菌在水产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促进有益菌共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水域中,对水质的调节方法为:①坚持每年清整池塘,清除过多淤泥,并使用清塘药物。清塘药物以生石灰为主体。②池塘清整后不施有机肥,若池塘加水后,水质太瘦,则用化肥或少量有机熟肥化汁泼洒。使水透明度达到35~40厘米。③春季养殖水位要控制低些,一般放养鱼种规格...量,增加能量饲料。以促使鱼体脂肪积景。利于越冬和春季健康生长。否则凶鱼体脂肪量少。在长期越冬中,鱼的体能消耗过大而变瘦弱。抗应激和抗病能力下降,开春非常易感染各种疾病。

在养鱼生产中,只有提高鱼类饵料的适口性、摄食强度和饵料利用率,才能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收入才会增加。现介绍几种提高鱼类生长速度的方法。添加艾叶。艾叶是一种分布极广的植物,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等。据试验,在饲料中添加5%的艾叶,可使池塘饲料的一龄鲤鱼增重率提高15.4%~22.4%,同池饲养的鲢、鳙鱼的生长率也有显著提高,网箱养一龄鲤鱼的增重率可提高14.5%。添加蚯蚓。蚯蚓含有粗蛋白50.4%~65.8%,氨基酸种类齐全,尤其是限制性氨基酸、且富含维生素。因蚯蚓肉有一种特殊气味,易引诱和刺激鱼类食欲。

综上分析,在天气多变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增强鱼体体质,成为提高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神爽案例...

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0毫克维生素C,增重效果十分显著。在鲶鱼每千克饲料中,添加60克维生素C。维生素E:在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使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达到40毫克到70毫克,可使鱼日增重量提高10%以上。添加光合细菌。光合细菌用于鱼类、对虾、河鳌、贝类饵料添加剂,成活率提高45%~70。

定期进行杀虫灭菌是提高草鱼种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夏花鱼种入池10天左右,待红虫被鱼类利用后,应进行一次彻底杀虫,使用鱼虫杀星或强力克虫B.或蛛虫煞星杀灭水体和鱼体寄生的中华鳋、锚头鳋、红虫等甲壳类寄生虫;对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单殖吸虫引起的烂鳃,先用车轮虫特...

改善鱼体内外环境。在草鱼成鱼养殖阶段定期泼洒EM源露、保水灵、益池保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可有效改良水体环境。草鱼成鱼阶段生长迅猛,机体生长发育和脏器生长发育极不协调,鱼体免疫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应激能力相对低下,必须通过外源性营养进行补充来达到生理平衡,通常在鱼类例料中...

一龄草鱼种的生长对水体环境要求较高,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较大,非常容易发病。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成活率,必须从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好防治鱼病的工作,提倡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对开展草鱼鱼种培育的池塘,一定要进行清淤,池底淤泥一般不要超过15cm厚。

寄生虫等疾病多发的情况,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如何提高鱼体成活率,降低鱼类越冬失重,减少越冬后病虫害滋生,快速恢复体质?其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

关于瘦弱鱼种复壮,指通过科学方法改善鱼体健康,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部分结束了,现在聚焦于鱼种复壮:科学养殖新趋势。

入秋时节,养殖户们开始忙碌起来,鱼种复壮成为科学养殖的新趋势。在江苏某鱼场,我们看到了这一趋势如何具体实践。

鱼种转池与水质管理
瘦弱鱼种复壮,指通过科学方法改善鱼体健康
科学投喂与肥料施用 免疫多糖与肠立健的应用 水质调节与鱼种分养 鳜鱼养殖新技术

在鳜鱼养殖方面,鱼场采用了新技术。选好苗,质量好的苗种生长速度较快,选择野生鳜鱼亲本繁育的苗种,鱼苗培育阶段少用抗生素,尽可能生态培育桂花苗。然后,选择花纹够大小匀称无病无畸形缺翅的桂花种,这样培育出的桂花苗往往质量较好。

鱼种按不同规格进行分养。一般体长超过15厘米的鱼种可投入成鱼池套养,较小的鱼种放入专池培育,尽量做到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一致。在饲料管理方面,米糠、DDGS和蚕蛹等品质不稳定的原料在越冬前应限量使用或不使用。同时在越冬料中使用胆汁酸,能有效调节机体脂类代谢,促进对脂肪及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减少肝脏、肠系膜脂肪堆积,减轻内脏负担,促进脂肪向肌间脂肪累积,改善条形、储能、从而有效降低越冬失重,提高鱼体应对低温应激能力。

在草鱼的养殖过程中,如果投料不科学,没有根据草鱼实际的养殖量、天气情况、水质情况、草鱼的生长习性等合理的投料,而是单纯的认为投喂量越多越好,其结果会导致草鱼在养殖前期的生长速度迅速,在草鱼的食性转化期和鱼病多发期,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加强水质的调控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草鱼鱼种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好水质较为清新的水环境,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质的改善工作,在养殖前期定期的注入新水,在养殖的中后期则要根据池塘中鱼类的负载量,定期开增氧机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适口性与摄食强度 定期进行杀虫灭菌与改善鱼体内外环境 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与防治鱼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