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种植新技术,提高产量与品质
因为林业技术的飞速进步,板栗的种植技术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传统种植的板栗品种,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
栽植距离:板栗喜光,栽植过密会导致树冠郁闭,光照不足,枝条徒长,内膛小枝易枯死,产量低下。因此,合理密植至关重要。
年份 | 栽植密度 |
---|---|
1-5年 | 30-40株 |
5年 | 根据树冠大小调整 |
土壤管理:秋季栗实采收后至落叶前进行深翻,深度60-80厘米。每年中耕除草不少于3次,耕翻深度15-25厘米。
二、促进雌花形成技术板栗萌芽前3周是雌花形态分化期,早春发芽前浇水满足树体水分需求。喷施0.1%磷酸二氢钾可增加雌花数量。
花期浇水可提高坐果率。人工投粉选粒大、质好、成熟早、亲和力高的品种作授粉树。
四、增大单粒质量技术大红袍板栗树进行合理密植,平原地区一亩种植35株左右,山地地区一亩种植50株左右。
五、根外施肥5月中下旬喷施0.25%~0.3%尿素,6月中下旬喷施0.3%~0.5%尿素,7月上旬喷施0.3%~0.5%尿素。7月上旬以后,每隔15天喷施1次0.1%~0.3%磷酸二氢钾,至9月上旬为止。
六、果园保水雨季来临前进行深耕,同时挖水平防冲沟,更多地把降水拦阻在栗园内。
板栗较喜水,一般发芽前和果实迅速增长期各灌水一次,有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提高。
通过以上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板栗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板栗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土壤是板栗生长的根基,因此,土壤管理至关重要。在传统种植中,往往忽视了土壤的深翻和有机肥的施用。以某地区为例,当地农民在采用新方案后,秋季栗实采收后至落叶前进行栗园深翻,深度达到60~80厘米,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同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回填时将表土与有机肥拌匀填入底层,心土填在上层,为板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为了提高结实率,新方案中引入了人工投粉技术。选择粒大、质好、成熟早、亲和力高的品种作授粉树。雄花序由青变黄时采摘雄花,8:00前采更好,将采来的雄花序摊在油光纸上,放在干燥、通风、无尘的地方,每天翻动1~2次,24小时后有花粉散出。当总苞中的三雌花的多裂性柱头伸出至反卷变黄时可以授粉,用带橡皮的铅笔点授,显著提高了结实率。
板栗种植新革命,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改善了品质,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过土壤管理、雌花形成、结实率提高和单粒质量增大等技术的应用,板栗种植正朝着高效、高产的现代化方向迈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