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带领村民创办蝎子养殖园,探索脱贫致富新途径
养殖蝎子,成了弄京村舞起扶贫龙头,铺就致富道路的新途径。这种毒蝎,是弄京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宝贝。再通过基地+公司+致富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利用国家给贫困户的扶贫贴息贷款,帮助这些农户建立8个左右的蝎子养殖场。
蝎子被人们视为毒物,却有极高的药用价值。8月14日,记者在木棠镇薛宅村委会薛宅一村村民薛万卷的蝎子养殖基地看到,一个个红色塑料盆子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蝎子,令人望而生畏。不过,在薛万卷看来,蝎子养殖项目有望成为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致富秘籍: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建辉开源养殖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利用荒废红枣山坡养殖野生蝎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为全乡脱贫打响第一枪。2013年,严艳到曹家垣乡人民政府任职副乡长,从整治涣散村庄到壮大村集体经济,从开展扶贫工作到增强群众幸福感……她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认可。
七百弄村民养殖毒蝎子 铺就脱贫致富路!他们是怎样做到的?蝎子自古被树为“五毒”之首,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唯恐避之不及。但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京村驻村第一书记邱晓君的眼里,这种“毒物”却是能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宝贝。
2014年,来自陕北的小胡大学毕业后放弃回乡机会,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宁夏,成为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经过前期对房屋的改造,完善配套设施,2016年3月12日,第一批10000只种蝎入住养殖园,1只种蝎一年繁殖2次,每一次至少繁殖20只,预计全年可繁殖蝎子20万只,经过8个月的生长,到年底销售可达10万元,它们身上寄托着小胡等人创业致富的梦想。
惠农区庙台乡乐土岭村因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村民一下子闲了下来,小胡是个有心人,看到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他开始琢磨,如何把自己所学和工作结合起来,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03年,程军良开始投资摸索养蝎子技术,15年来,他历经了种种难关,探索出了恒温养殖、常态化养殖、仿野生养殖模式三种养殖模式,开辟了一条集蝎...
小胡经过市场调查,再三寻求专业人员的意见后,与村里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合伙承包了乐土岭村小学以及周边农田,创办了乡上第一个蝎子养殖园。
从未接触过养殖方面知识的小胡,为了弥补短板,虚心向专家请教,与同伴交流学习,业余时间借助互联网查找蝎子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是小胡每天的必修课。
他领头创办的蝎子养殖示范基地,带动124户村民走上致富路。2014年4月,大学生村官陈云注册成立金菜农品牌商标,将金菜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农业示范园,截至2016年6月,吸纳261名村民加入,带动39户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养殖园的雏形已初步建成,前期的投资已让这几个有创业致富梦想的年轻人捉襟见肘,后期他们还雄心勃勃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将面临资金等各项困难,但是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创业致富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鲁山县大吴营村民依靠科学养蝎奔上致富路)大河网讯“有了金盛源蝎子养殖基地的带动,我们村脱贫致富可就大有盼头了”。近日,在地处偏僻的鲁山县张官营镇大吴营村,望着昔日荒芜的土岭上建起的整齐划一的厂房,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民自豪的对笔者说。
王磊不仅自己养殖,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加入,现在已经有97名学徒,其中8人已经拥有上千平米规模的蝎子养殖基地。渠口镇把发展特色养殖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提升群众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渠口镇将持续用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采取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推动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不断调整养殖结构,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持续发力,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年份 | 事件 | 影响 |
---|---|---|
2013 | 严艳到曹家垣乡人民政府任职副乡长 | 开展扶贫工作,增强群众幸福感 |
2014 | 小胡大学毕业后留宁夏成为大学生村官 | 创办蝎子养殖园,带动村民致富 |
2016 | 小胡创办蝎子养殖示范基地 | 带动124户村民走上致富路 |
先了村官带领村民创办蝎子养殖园,探索脱贫致富新途径。,再展开村官蝎园,脱贫新模的话题。
因地制宜,蝎园铺就脱贫路
技术探索,养殖模式创新
辐射带动,产业兴旺助力脱贫
山东黄山蝎子养殖基地的创始人张惠峰,凭借对蝎子养殖技术的钻研,成功缩短了蝎子的无冬眠长周期,为蝎子养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的成功经验,为蝎子养殖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借鉴。
蝎子养殖产业在各地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还成为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未来,蝎子养殖产业将继续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