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蝎子是虾类养殖的常见害虫,对对虾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2015年6月2日,唐山市玉田县石臼窝养虾户来窝洛沽兽医站诊断虾病。据其介绍,虾池13亩,水深1.5米,共投放虾苗55万,放苗20后偶尔看到池边有死虾。每天发现5-10条死虾,虾3-4cm。仔细观察死虾边上都有片状的虫子在虾周围,前面两个夹子紧紧夹在对虾的腹部,有的虾周围有3-4个虫子。我们发现死亡对虾70%以上发软,分析为对虾蜕皮时被虫了攻击致死,有的对虾壳下肌肉腐烂变少估计受虫体毒素腐蚀造成。许荣皋试验表明1只蝎蝽每天摄食1厘米鱼苗4条。因为鱼苗生长摄食数量会下降,对虾摄食情况没有做相关试验,实验环境与池塘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并不能真正反应对对虾的危害情况。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了解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害防控课件。有这种病的虾生长缓慢,吃食消减,少脱壳,养殖时间长,成本高。通常情况下,水体和虾体外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弧菌和气单胞菌,但不会对南美白对虾造成明显危害;当环境条件恶化、虾体营养不良或抵抗力下降时,弧菌和气单胞菌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
虫害对养殖的影响本文将详细解析虾类养殖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以保障虾类生长和健康。
1. 基本情况蝎蝽又称红娘、水蝎子,为蝎蝽科的一种。广泛分布在各种不同的水域中,在长满杂草的水洼与池塘中尤为常见。在自然水体中,呼吸管末端稍露出水面或与水面接触进行呼吸。捕食时用前足夹住虾苗,送至口旁,以针状口器刺入虾体内。同时分泌唾液注入虾体内,对虾苗体内的蛋白质进行体外消化,直至吸完才将尸体抛去,在池塘里找到部分对虾只剩下皮和少量肌肉的死亡对虾证实。
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且大量摄食进行光合作用的单胞藻类,导致池水造氧功能降低,水色变浑浊和清白,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南美白对虾为广盐性热带虾类,常栖息在泥质海底,白昼多匍匐爬行或潜伏在海底表层,夜间活动频繁,喜静怕惊,人工饲养时的水温为16-35℃,盐度0.5-40‰,pH值7.3-8.6。
6. 常见病原体在虾类养殖中,常规镰刀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它能够侵入虾的外壳,导致虾体出现黑斑和脱壳不完全等病症。这些症状对虾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和虾的健康。
2. 防控措施将水体中水草清理干净,减少其产卵繁殖的附着物。它们会吃池塘里的虾或其他生物,对虾类养殖造成损害。这会影响虾的生长,导致对虾的产量和质量受损。它们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这些细菌和病毒会进一步危害虾的健康。
对于水蝎子等害虫,可以通过人工捕捞的方式进行控制。在虾池中设置捕捞网,定期进行捕捞,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
水蝎子隶属于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蝎蝽科的种类。虫体扁平,呈暗黑色,前胸背具有不规则的隆起。头小,上有眼及坚固的喙,触角很短,且藏在头之沟内。口器呈针状,吮吸式,一般体长37毫米,宽10毫米。全身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足3对,前足极发达:基节大,向前;转节窄;股节扁长,沿内缘具沟,并在基部有起锁闩作用的突起;胫节狭长;跗节细短;当此足向内折迭时,胫节与跗节便宜放在股节的沟内,形如可折有小刀,其构造适应物捕捉食物。中足与后足用以游泳。腹部由12节组成,第7节形成细长的、由2半组成的呼吸管。一般管长等于体长。
4.1 做好清塘工作
对虾病及蝎蝽的防控,一定要做好池塘的清塘工作,并把池塘边上的杂草清理干净,防患于未然。
4.2 敌害生物处理
蜻蜓幼虫、龙虱幼虫等具有趋光性的敌害生物,均可以用此种方式处理,在放苗前期用此方法把敌害生物清除一部分,避免敌害生物危害鱼虾种苗。待鱼虾苗长大后,此类敌害生物对长大的鱼虾危害基本可忽略不计了。
通过对侵袭南美白对虾的敌害生物及虫体形态观察,初步鉴定该虫为蝎蝽隶属于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蝎蝽科的种类。首次报道了蝎蝽对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危害,并给出了防控措施。
可用厚竹片,草绳辫或胶皮管,扎成直径约1米的圆圈,放在虾池一端,用竹桩固定于水面;然后,向圈内滴加煤油或柴油,见圈内形成一薄层油膜即可;再在圈上离水面35cm处设一盏灯。由于水蜈蚣的趋光性,夜间见光就会向灯游来,当其尾部触到煤油或柴油时,赖以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门,就被油膜封住,而导致窒息死亡。只要连续点灯几个晚上,虾池中的水蜈蚣,水蝎子就能被全部杀灭,最后用勺子将圈内的油膜慢慢舀走就可以了。
先了解了水蝎子是虾类养殖的常见害虫,对对虾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接着深入虾塘害虫水蝎子,养殖难题待解。。
案例背景:虾塘水蝎子困扰养殖户2015年6月,位于唐山市玉田县的石臼窝养虾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他们的虾塘里出现了大量死虾,经过兽医站的诊断,发现这些死虾的身上附着着一种名为水蝎子的害虫。这些水蝎子不仅攻击虾苗,还导致虾苗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
问题分析:水蝎子对虾塘的危害为了解决水蝎子带来的问题,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清塘工作:在放苗前,彻底清理池塘,清除水草等可能成为水蝎子产卵的附着物。
人工捕捞:定期进行人工捕捞,减少水蝎子的数量。
灯光诱捕:利用水蝎子的趋光性,在池塘一端设置灯光,吸引水蝎子前来,然后用工具将其捕捞。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蜻蜓幼虫、龙虱幼虫等,来控制水蝎子的数量。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养殖户发现水蝎子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虾苗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生长速度也得到了提升。通过持续的努力,虾塘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虾塘害虫防控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虾塘害虫的防控将更加高效。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虫虾苗,或者研发新型生物农药,都是未来虾塘害虫防控的重要方向。通过科技的力量,相信虾塘害虫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