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早春毛豆结荚少、籽粒少,影响产量

若在毛豆花芽分化期和开花结荚期受到低温影响,则会出现结荚少和荚内籽粒少的现象。始花期是毛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早春低温下种植的早熟毛豆品种,由于温度低,根瘤菌不易繁殖,造成氮肥不足,很容易引起早熟毛豆生长不良和花荚严重脱落。合理密植对增加结荚数、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

早春毛豆结荚少、籽粒少,影响产量
一、引起结荚少和荚内籽粒少的原因

温度偏低。毛豆生育期以15-25℃最适宜,花芽分化时的适温为20℃左右,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则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其受精结实;开花期适宜温度为日温24-29℃、夜温18-24℃,其中以夜温影响最大,如夜温低于15℃,即便是日温较高也不能开花。由于春季温度易发生骤变,在春季应做好防护工作。

增施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数量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每亩施腐熟堆肥1000-1500公斤、优质复合肥3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再适时追肥。幼苗期可施10%的腐熟人粪尿1次,开花前生长不良的,再追施一次10-20%的腐熟人粪尿,也可追施0.3-0.5%的尿素。在初花期叶面喷施0.02-0.05%的钼酸铵液,每亩施25公斤即可。

土壤干旱。开花结荚鼓粒期是毛豆生育最旺盛和需水量最多的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果此时土壤干旱,便会阻碍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初花期受旱,营养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花荚也随之脱落;结荚到鼓粒期受旱,营养物质的运输受阻滞,胚珠得不到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会造成幼荚脱落和秕粒、秕荚。

二、预防措施

合理密植对增加结荚数、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一般每亩应保证基本苗在2万株左右,株行距22厘米×22厘米。

保护地栽培。早春种植早熟毛豆可采用大棚、小拱棚等双膜保护措施,于二月中旬至3月初土温稳定超过12℃时播种。在早熟毛豆整个生育期,根据各生长阶段所需的温度,及时揭膜通风。

灌溉管理。开花结荚鼓粒期,如遇天气干旱,要以“勤灌细灌”为原则,一般灌水2-3次。

病虫害防治。病害是毛豆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毛豆很多病害都会影响到豆荚的生长。因此,要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

措施 具体操作
保护地栽培 采用大棚、小拱棚等双膜保护措施,于二月中旬至3月初土温稳定超过12℃时播种。
灌溉管理 开花结荚鼓粒期,如遇天气干旱,要以“勤灌细灌”为原则,一般灌水2-3次。
病虫害防治 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

我们刚刚完成了早春毛豆结荚少、籽粒少,影响产量。的讲解,现在切换到春豆增产新策略,破解低产难题。

春豆在生长过程中,若遇到结荚少、籽粒少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早春毛豆结荚少、籽粒少,影响产量

温度偏低是导致春豆结荚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春豆的生育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5-25℃之间,特别是在花芽分化期和开花结荚期,温度低于15℃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结荚减少。

二、春豆增产新策略:案例分析

案例三:科学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确保春豆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

三、春豆种植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春豆种植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春豆种植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改良:培育出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春豆新品种。

2. 栽培技术优化:推广保护地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确保春豆产量和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