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胡萝卜滞销问题刺痛传统种植,农民面临收益困境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胡萝卜第一村”的“卖难”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07年和2012年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只是今年问题更加突出。光靠“献爱心”能解决长久之计吗?

胡萝卜滞销问题刺痛传统种植,农民面临收益困境

上网告急!沈北新区有关部门帮村民忙着上网发布求购信息,通过微信等方式开展了“爱心大团购”活动。辽宁服务业主管部门也启动了应对机制,积极组织省内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赴现场采购胡萝卜。新农村党支部书记佟家文说:“没想到咱沈阳人这么热情,超市和各单位食堂纷纷前来‘爱心采购’,3月份以来已经卖出去200多万公斤。”

库储存,如今,2000平的冷库已经基本装满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我市其他胡萝卜种植大户身上。在金井新福尚农场,一辆货车载着清洗好的胡萝卜准备送往山东寿光市场,但现在每天销售量比往年降了很多。春节前,新福尚农场为了抢抓春节期间的市场销售旺季,特地提前到腊月二十五就开工,囤积了大批产品。

河南省胡萝卜产业发展现状

摘 要: 近年来,河南省胡萝卜产业已成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河南省胡萝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胡萝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设施规模化种植及....近年来,胡萝卜出口市场受阻,造成胡萝卜外销出口面临很大风险;再加上河南省胡萝卜加工企业较少、深加工产业薄弱、出口产品农药残留不达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但是,今年以来,一直以打 季节差 销往北方市场的晋江胡萝卜,也因为疫情影响而面临滞销问题。晋江是福建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也是我国冬种胡萝卜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种植面积达6万亩。每年的二月底和三月初,是晋江胡萝卜种植户的收成季节。

滞销背后的原因分析

佟希信和沈北新区政府副区长张文国想到一块去了。张文国认为发动各界“献爱心”救救急可以,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卖难”,还得靠调整种植结构。沈北新区是全国著名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引导农民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对接有地利优势。政府不能干预市场,但可以帮农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架起产销沟通之桥,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升级。

农民的困境与对策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尹家乡新农村是远近闻名的“胡萝卜第一村”,现在是网上有名的“胡萝卜销售第一难”。近2万吨胡萝卜安静地躺在窖里少人问津。

与此同时,种植胡萝卜的农民们也笑了,积压了一冬天的11万斤胡萝卜终于卖出去了。11万斤滞销胡萝卜被卖出 800多家生鲜商户受助。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的胡萝卜找到销路,成为了当务之急。

近日,河南商丘一菜农为了照顾身患罕见病成为植物人的儿子,没时间销售,种植的10亩胡萝卜面临着滞销的巨大困境。菜农为照顾罕见病儿子十亩胡萝卜遭滞销 141名志愿者两天购买6000斤助其脱困。同年,受雨灾影响,他种植的胡萝卜遭受重创,只能收获5万多斤。

发展订单农业,提升产品品质

佟希信也盼着改变。他家5个纵横过丈的大窖里堆积如山的20万公斤胡萝卜,一根也没卖出去。因为村里说了,有来“献爱心采购”的,就让贫困户先卖。佟希信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租金1000元,加上胡萝卜种子、人工费等费用,成本得2500元左右,因为去年天旱胡萝卜减产,每公斤胡萝卜成本价就要0.8元。“现在基本是给钱就卖!”佟希信心里上火。他说,今年可不能再这么种了,要是发展订单农业该多好,他情愿多花钱施有机肥,确保胡萝卜的品质,卖上好价钱。

就在新农村里,村民段立权却做着给外地胡萝卜“美容”和冷藏的生意。他说:“这一车车装的都是福建发来的新胡萝卜,人家的胡萝卜一根根又立整又干净,到批发市场都能卖到每公斤3元,可咱村的胡萝卜0.3元一公斤都卖不动。我曾给咱村做过销售代理,知道咱村的胡萝卜好吃又有营养,可惜卖相不佳,加上前些年村民‘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短视做法伤了代理商。”沈阳蔬菜流通协会会长何立兴印证了这种说法,他认为这两年频繁出现“卖白菜难、卖萝卜难”,都和农民传统种植的惯性有关,不看市场变化,不问销售渠道,不善产品升级,因此经不起气候灾害和价格周期波动。

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咋办呀,咋办呀?”贫困户钟伟看着自己家堆满窖的胡萝卜直挠头。记者下窖看到,上万公斤的胡萝卜有不少开始长芽,再卖不出去就得扔。

疫情期间,许多农户受到了非常大影响。唐庄镇的李旭阳,他所种植的20000斤胡萝卜,如今面临着滞销困境。 原本这些胡萝卜的销路大多是发往全国,但今年受到肺炎疫情影响,道路交通受阻,运输不便,所以这20000斤的胡萝卜目前只能暂放田间,等待销售出路。

困境:突然接不到订单1500万斤胡萝卜滞销.不过最近,不少种植胡萝卜的菜农,却是一脸愁容:今年的销售情况不理想,胡萝卜的价格一跌再跌,甚至已经低于成本价,不仅这半年的付出基本白费,而且还要赔钱。

昨天,在高青县高城镇,菜农艾长秀面对滞销在地里的胡萝卜犯了愁。据了解,今年的胡萝卜长势不错,艾长秀和邻村的蔬菜种植户孙光远承包的地里一共产出35万斤胡萝卜,但这些胡萝卜面临滞销的困境。

新农村的胡萝卜菜农种植面积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并没有引发他们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只顾低头种地,不知抬头营销”的传统生产方式让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依然非常脆弱。

原标题:政府牵线媒体呼吁不是解决胡萝卜滞销的长久之计。很多种植户面临无法及时收回成本的困境,部分农户表示已经影响到新一年的备耕工作。

对胡萝卜滞销问题刺痛传统种植,农民面临收益困境。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创新种植模式,破解滞销难题。

胡萝卜滞销问题刺痛传统种植,农民面临收益困境

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们开始尝试新的销售模式。一方面,他们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将胡萝卜销售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他们与当地超市、食堂等线下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此外,政府还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赴现场采购胡萝卜,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

为了让胡萝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农民们开始注重提升胡萝卜的品质。他们采用有机肥料、科学灌溉等方法,确保胡萝卜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他们还积极打造胡萝卜品牌,通过参加农业展会、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提高胡萝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因为创新种植模式的推广和胡萝卜品质的提升,新农村的胡萝卜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农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胡萝卜产业的转型升级,让“胡萝卜第一村” 焕发生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