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养生宜多吃芝麻、糯米、蜂制品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这样写道:
...
我们欣赏一首宋人郭印的《秋日即事》诗:
寒露是九月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指此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草木上的露水不仅发白,而且非常冰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天文上规定,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今年寒露交节是10月8日22时43分。民间称“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到了寒露,中国各地已全面进入秋季。北方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四野萧瑟、时见早霜,即将或已经进入初冬。
深秋时节正是人体阳气收敛之时,养生要遵循“养收”这一原则。这时气候的特点是“燥邪当令”,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故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意即应多食用芝麻、糯米、蜂制品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食品。最后,我们再欣赏一首宋人郭印的《秋日即事》诗:
篱边准拟嗅清香,菊蕊真同佛斋妆。
重阳指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踏秋登高、吃重阳糕、赏菊花等活动,诗中的“秋日”离重阳节已是很近,寒露为霜,说明快到下一个节气“霜降”了。
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鸿雁来宾”,指鸿雁大举南迁、中途休息;“雀入大水为蛤”,指雀鸟进入海中变成蛤蜊;“菊始黄华”,是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诗中把这三件事都写到了。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寒露时节需保养阳气宜多吃柔润食物少食辛辣 多吃柔润食物 寒露养生,要注意保养身体的阳气,饮食调养方面以滋阴润燥为宜。建议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适当多吃鸡肉、鸭肉、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等,避免过食辛辣伤人体阴精。
就农事活动这时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节,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说法。当然,这是指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在北方则要提前一个节气,应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寒露的传统特色习俗寒露传统食物及养生知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时下气温起先变冷,特殊是我国北部地区,早晚温差比较大。你知道寒露有哪些习俗吗?寒露的传统特色习俗登高习俗假如说白露季节天气转凉,起先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
屈指重阳能几许,夜来寒露已为霜。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食物名称 | 功效 |
---|---|
芝麻 | 滋阴润燥,养血补气 |
糯米 | 暖脾胃,补中益气 |
蜂制品 | 滋补强身,润肺止咳 |
在寒露时节,养生宜多吃芝麻、糯米、蜂制品,以滋补身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寒露养生,芝麻糯米蜂制品,滋补身体新潮流。。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中,我们领略了寒露时节的深秋韵味。而另一位宋人郭印的《秋日即事》更是将秋天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在寒露时节通过养生,尤其是芝麻、糯米和蜂制品的搭配,来滋养身心。
寒露,标志着深秋的到来。此时,气温逐渐降低,草木上的露水变得寒冷,几乎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这正是人体阳气收敛、养生要遵循“养收”原则的时候。
芝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钙、铁等矿物质,能够滋养肌肤,润肠通便。糯米则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蜂制品,如蜂蜜、蜂花粉等,不仅营养价值高,还能增强免疫力。
在这个时节,我们可以尝试将芝麻、糯米与蜂制品结合,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养生食品。例如,用糯米粉和蜂蜜制作成甜品,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润燥;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粉,加入蜂蜜和糯米粉中,制作成芝麻糯米糕,口感软糯,营养丰富。
芝麻糯米蜂制品的养生实践小张的日常饮食中,他会定期制作芝麻糯米粥,将炒熟的芝麻和糯米一起煮成粥,加入少许蜂蜜提味。此外,他还喜欢在早餐时食用芝麻糯米饼,饼中加入了蜂花粉,让早餐更加营养。
通过这样的搭配,小张发现自己的皮肤变得更加细腻,消化系统也变得更加顺畅。他还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提升,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因为人们对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芝麻、糯米和蜂制品的结合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饮食潮流。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的食物组合和养生方法,让人们享受到健康与美味并存的美好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