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鹌鹑养殖从零起步,如何发展成带动一方经济的产业
在广袤的田野间,小鹌鹑不仅是家禽的一员,更是许多农民的“致富鸟”。它们从一只只雏鸟,经过精心饲养,逐渐成长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那么,如何让小鹌鹑养殖从零起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产业呢?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过程的神秘面纱。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2009年 | 图们市长安镇富岩鹌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 开创了小鹌鹑养殖的新篇章 |
2010年 | 合作社学习先进养殖技术 | 提高了养殖水平,确保了产品品质 |
2012年 | 合作社规模化养殖,产品远销多地 | 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
合作社的创办者,郭永方,是一位富有远见和智慧的人。他深知,要想让小鹌鹑养殖成为一门真正的产业,必须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于是,他带领合作社成员,一步步将小鹌鹑“养”成了大产业。
他们采取了“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经营模式,让村民以资金入股,共同建设养殖基地。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村民的利益,又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引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从育雏、饲养到销售,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为了实现生态养殖,合作社还采取了循环种养模式。他们将鹌鹑粪发酵后用作饲料,再利用发酵后的猪粪、鹌鹑粪作为有机肥料,进行无公害蔬菜和苹果梨种植。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小鹌鹑养殖成为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许多村民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纷纷投身于鹌鹑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合作社成立至今,鹌鹑养殖场区已扩大到1.5万平方米,有养殖场房3000平方米、4台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设备和先进的饲料加工车间。
肉鹌鹑除满足州内市场外,还远销到长春、吉林、通化、白山等地,成为省内目前最大的肉鹌鹑养殖基地。
年销售鹌鹑120万只、鹌鹑蛋5万公斤,创造产值300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
每年销售鹌鹑雏500万只,销售新鲜鹌鹑蛋3000吨左右,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及其它省份。
这个乡每年养殖鹌鹑收入达到1600多万元,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拓展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多元化。
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对小鹌鹑养殖从零起步,如何发展成带动一方经济的产业?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小鹌鹑养殖:致富金蛋,产业升级新路径。
自2009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图们市长安镇富岩村,开启了从零到有的小鹌鹑养殖之路。起初,村民们缺乏养殖设施,合作社便让成员以资金入股,共同建立鹌鹑养殖基地,实行共同经营和分红。这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模式,成为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区面积达1.5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孵化设备和饲料加工车间。肉鹌鹑除了满足州内市场,还远销至长春、吉林等地,成为省内最大的肉鹌鹑养殖基地,年销售鹌鹑120万只、鹌鹑蛋5万公斤,创造产值300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
通过3年的努力,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成员增至50户,成为省内领先的肉鹌鹑养殖基地。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学习先进的孵化技术和养殖技术,使鹌鹑养殖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