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瘫痪多因缺钙引起,需及时补充
奶牛产后瘫痪,这个看似遥远的疾病,却困扰着许多养殖户。其根本原因竟然是缺钙!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奶牛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后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产后钙磷代谢失调,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引起肌肉麻痹、四肢瘫痪等症状。
症状 | 表现 |
---|---|
低钙血症 |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
四肢瘫痪 | 无法站立,卧地不起 |
痉挛 | 肌肉抽搐,疼痛难忍 |
运动障碍 | 无法正常行走 |
反射减弱 | 对刺激反应迟钝 |
体温下降 | 体温低于正常值 |
呼吸深且慢 | 呼吸频率减慢 |
脉搏微弱 | 脉搏跳动无力 |
加强饲养管理:在奶牛产前和产后,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
适时补钙:在奶牛产前1个月,适量添加乳酸钙等钙制剂,预防产后缺钙。
合理挤奶:产后3天内,不要挤空乳房,首次挤出1.5~2公斤较好,第一天挤总奶量的1/3,第二天挤总奶量的1/2,第三天挤总奶量的3/4,持续一周再挤干。
增加运动:鼓励奶牛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奶牛出现产后瘫痪症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如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强心剂等。
三、案例分析近日,香河县刘宋镇大田村一奶牛养殖户养的一头黑白花奶牛产后瘫痪。经笔者医治已康复,现将治疗体会如下:
临床症状:该牛体重在400公斤以上,3.5岁左右,第二胎,产后3天,卧地不起,精神状态差。
治疗:先用干净的气筒接上乳针打气,使乳腺受压,引起泌乳减少,防止血钙丢失,减轻病情。再通过静脉补钙,用10%的葡萄糖酸钙500毫升,0.9%生理盐水加标准剂量强心剂。12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并且加入钙磷镁标准剂量。两天后奶牛康复。
体会:奶牛产前1个月,要适量喂些乳酸钙,以预防本病;奶牛产后3天内挤乳,不要挤空,首次挤出1.5~2公斤较好,第一天挤总奶量的1/3,第二天挤总奶量的1/2,第三天挤总奶量的3/4,持续一周再挤干。每天挤奶次数由过去的早晚两次,改为早中晚三次较好。
目前,由于奶价不高,一些养奶牛的散户由过去的交原料奶改为带养小公犊,发展肉牛,效益也不错。
症状解析:缺钙引发的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症状包括:四肢瘫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下降、呼吸深慢、脉搏微弱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防治措施:补钙是关键
调整饲料配方在饲料中增加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的饲料,如骨粉、鱼粉等。
补充钙制剂在兽医的指导下,给奶牛注射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
加强管理确保奶牛有足够的运动,增加日照时间,促进钙的吸收。
诊断兽医通过检查奶牛的症状,确诊为奶牛产后瘫痪。
治疗给奶牛注射葡萄糖酸钙500毫升,0.9%生理盐水加标准剂量强心剂。12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并加入钙磷镁标准剂量。两天后,奶牛病情明显好转。
康复经过治疗,奶牛的瘫痪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养殖户应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及时补充钙制剂,预防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同时,要密切关注奶牛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