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通山县龙虾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亮点

今年初,该合作社积极响应通山县委、县政府政策号召,主动去潜江、赤壁、武汉等地考察学习,发展建设近500亩小龙虾种养区,大胆尝试鱼虾套养、茭白与龙虾套养、菱角与龙虾套养等养殖模式。“刚开始我们都很怀疑这个产业,怕投资没有保障。”在通山县九宫山镇,像熊斌这样的小龙虾养殖基地还有十几个,总养殖面积达2000余亩,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通山县龙虾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亮点

目前全镇小龙虾基地扩大到5000亩,带动全镇11个村、2000户农民发展小龙虾产业。

6日,通山县山口村村民夏万平高兴地说,他如今的200亩龙虾供应不应求...

在宣城广德,龙虾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当地政府积极推动龙虾养殖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助力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

通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继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小龙虾产业发展意见》后,今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小龙虾...

为了增加收入,发展的闲置冷水田鱼虾套养,如今成了咱村里的特色养殖产业,小龙虾一斤能卖上22元,再过不久套养的桂鱼、草鱼也可以上市了,这可真...

养殖龙虾的确效益很好。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钱成成报道:10日,通山县大畈镇杉木园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回归创业人士阚绍...

7月10日清晨6时许,大路乡寺下村龙虾养殖户夏万品已经开始在田间忙碌,他将虾笼从水中一节节拉起倒进筐子里,一笼笼龙虾个头肥大,肉质透明,200多斤小龙虾被周围来的客户收购一空。

小龙虾喜获丰收的场景,每天都发生在通山县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

2013年,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在省纪委的帮扶下,尝试养殖小龙虾,并试养成功。去年,该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打造富民产业为目标,将小龙虾养殖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各种扶持政策,对新建基地每亩给予100元的奖补。

同时,县水产局成立技术服务队,24小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多次组织华农教授和养殖能人现身说法,推广养殖技术。

今年以来,为降低养殖户风险,该县将全县8000多亩基地纳入保险范畴,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买单,让养殖户免除后顾之忧。

叠加的优惠政策,全程的技术服务,巨大的市场前景,显著的经济效益,极大激发了群众的养虾热情,全县掀起龙虾养殖热潮。昔日的荒田、池塘、冷浸田变成“聚宝盆”,广大养殖户积极探索出虾池套养菱角、莲蓬、水稻等立体养殖模式,截止目前,全县共建设龙虾养殖基地72个,养殖面积达8500亩。

今年全省龙虾产量较去年增加了20%,但价格却上涨了两成,市场行情看好,由于通山养殖的小龙虾水质干净,个大味美,更是供不应求。

下一步,通山将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逐步消灭全县5万多亩冬闲撂荒的冷浸田,真正把龙虾产业打造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春意盎然,通山县的田野上,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这里,农民们不再只是种植传统作物,而是投身于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龙虾养殖。这项新兴的产业,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探索与突破:从零开始,打造养殖新模式
通山县龙虾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亮点
产业升级:扩大规模,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市场前景:丰收在望,农民笑开颜 龙虾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通山龙虾养殖的成功,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龙虾养殖产业必将在通山乃至全国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