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养殖成为我国海洋渔业重要产业
年份 | 鲍鱼养殖产量 | 年产值 |
---|---|---|
2003年 | 9810 | 100+ |
2011年 | 76786 | 100+ |
2003年至2011年的8年间,我国鲍鱼养殖产量从9810吨快速增加到76786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福建省的鲍鱼养殖产量从3156吨增加到60407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鲍鱼养殖因此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产业。
鲍鱼,自古被誉为海味珍品之冠,素有“一口鲍鱼,顶上等”的美誉。人类食用鲍鱼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年前,欧洲人就已将鲍鱼作为一种活性鲜食用。在我国清朝时期,宫廷中也已有所谓全鲍宴。在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圣”时,大都进贡鲍鱼为礼物。
海水养殖业: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蛋白质供给、粮食安全保障和带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因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紫菜养殖业逐渐成为沿海地区重要的渔业产业之一。紫菜养殖行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科学家就开始进行鲍鱼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养殖产量得到迅速增加。只是,九十年代初中期,由于养殖产业使用不适于长周期、高密度养殖环境的野生种质,大规模的病害席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大部分养殖场,使刚刚兴起的产业顿时跌入低谷。
近十年来,鲍鱼养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在其他养殖产业中独树一帜。被誉为“鲍鱼科学家”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介绍,中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而十几年前鲍鱼的年产量才几十吨,是日本产量的二百分之一。大连地区水清流大,海藻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皱纹盘鲍产地。但仅靠天然资源,产量很低,每年不过几吨,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而要开展人工养殖, 要解决的是需要大量的苗种。
在我国的海洋渔业中,贝类养殖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贝类养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食品,而且也成为了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贝类养殖主要包括各种扇贝、蛤蜊、牡蛎、鲍鱼等,它们在食用和药用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鲍鱼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采摘极为不易,制作加工的工序极为繁琐,故价格昂贵,长期以来一直远离广大普通消费者。只是,因为现代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鲍鱼养殖产业的市场前景愈发广阔。
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技术体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梳理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轨迹,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厘清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路径对策建议。
张国范告诉记者,因为我国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海岸带将越来越多的从经济型变成生态型、生活型海岸,因此海水养殖产业不可能单从养殖规模和数量上做文章,要寄希望于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优势。而发展皱纹盘鲍等优良海水养殖苗种产业,建设现代化、大规模的育苗基地,这可以使我国海水养殖苗种业成为新的海洋养殖支柱产业之一。
鲍鱼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一切活动都在夜间进行。每天晚上,张国范带着他的课题组人员一起检查130个育苗池,要用3个多小时,在池边两眼盯着那米粒一样小的鲍鱼,仔细观察它们活动范围和变化。如生活规律发生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因为稍有疏忽,就会带来损失。
研究表明:从国家层面看,鲍鱼养殖产业作为单一物种的养殖产业,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却是重要的渔业产业。
目前,鲍鱼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规模优势:漳州东山县是我国主要的鲍鱼养殖和育苗基地,去年培育...
南非1685吨。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中国鲍鱼养殖总产量14.85万吨,2018年中国鲍鱼养殖总产量约为15.5万吨。鉴于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福建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鲍鱼养殖中心,其养殖产量古全国的80%以上。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连江。2018年,连江鲍鱼产量4.64万吨,占全国30%
在张国范研究员的主持下,在大连水产研究所、山东西霞口水产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协作下,该项研究创立了科学简便的杂种优势利用的单侧定向杂交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皱纹盘鲍种内杂交和杂种优势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创建了杂交鲍苗种培育和海区养成的技术工艺。
杂交及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是杂交鲍高效养殖的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出的国家级新品种“大连1号”杂交鲍已经成为鲍鱼养殖产业的名牌,直接促进了我国鲍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杂种鲍的产业覆盖率几乎近100%。张国范课题组的这一成果荣获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培育的“大连1号”杂交鲍获国家新品种良种证书,并被国家列为高新技术项目广为推广。
张国范分析说,一吨鲜活鲍鱼出口的价值,相当于6吨无头对虾。十多年前的人工养殖鲍鱼,还是日本和欧美几个国家的专利。十多年过去,斗转星移。如今,在世界人工养殖鲍鱼的领地,中国已占有大半壁江山,连续几年的年产量保持在数千吨,产值已达三十多亿元,成为国际鲍鱼生产的龙头“老大”。
为了解决皱纹盘鲍的种质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课题组针对严重制约鲍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将皱纹盘鲍的杂交技术和新品种培育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和技术的系统集成,采用遗传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皱纹盘鲍新品系,并在皱纹盘鲍杂交及杂种优势的产业化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杂种优势利用的产业化,促进我国鲍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