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基围虾虾病频发,危害养殖产业

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或不定期在虾池施含氯的消毒剂,以控制虾池的细菌数量在100000个/mL以下。为抑制有害细菌繁殖,每月在虾池内施若干次有益菌,如光合细菌、利生素、益生素、干菌素等,使有益菌占优势,抑制有害菌。同时,根据虾池污染程度,适当施沸石粉或白云石粉,调节水质及底质。

基围虾虾病频发,危害养殖产业
台湾基围虾病害严重,防治刻不容缓 防治措施
措施 说明
定期消毒 使用含氯消毒剂控制虾池细菌数量
施有益菌 抑制有害细菌繁殖,维护虾池生态平衡
底质改良 调节水质及底质,提高虾池环境质量

在高密度对虾养殖中,虾病爆发几率大,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损失。病原包括病毒性病和细菌性病。目前,虽然生产上不能治愈虾病,但可以通过控制养殖环境,减少外源性污染,降低虾病发生率。

高温季节虾病预防

高温季节要注意预防倒藻以及倒藻后的水质变化、缺氧问题,以及藻类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危害。加强底改,提高沉积物的细菌分解,提高养殖水质。虽然收获量可能会减少20%-30%,但养殖规格变大以及饲料利用率提高,收益将有所提升。

降低放养密度:降低饲料和营养素排放,降低患病风险。

加强池塘底改工作:提高沉积物细菌分解,提高养殖水质。

使用益生菌:改善水质,降低污泥堆积,降低毒性菌株发展风险。

加强增氧:提高养殖水质,降低虾病发生率。

据台湾报道,台湾在1999年上半年养殖基围虾病害十分严重。基围虾在南美洲养殖,托拉病毒病十分严重,它是病毒中第三号杀手。因此,养殖基围虾要持谨慎态度,防止一哄而上,摸索养殖经验、逐步而上,才能使养虾业持续、健康发展。

污染防治管理十分必要,因为对虾疾病暴发会使虾农失去一切。通过降低放养密度、加强池塘底改工作、使用益生菌、加强增氧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基围虾在广东养殖的结果来看,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抗病力强,1999年下半年养殖病害,同样出现白斑病等。本项对虾咸淡水池塘养殖新技术由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提供,采用了污染防治管理技术。污染防治管理这部分支出占养殖户每年每公顷对虾生产成本的9%。污染防治管理十分必要,因为对虾疾病暴发会使虾农失去一切。

基围虾虾病频发,危害养殖产业,需加强防治。的部分结束了,下面讨论基围虾病害防治:案例解析与未来策略。

基围虾病害案例分析:台湾1999年上半年的困境

在1999年上半年,台湾的基围虾养殖业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病害危机。这一时期,基围虾的病害问题尤为严重,不仅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还威胁到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一挑战,养殖户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应对。

病害防治策略:消毒与有益菌的应用
基围虾虾病频发,危害养殖产业
水质与底质的调节:沸石粉与白云石粉的应用

考虑到虾池的污染程度,养殖户们还会适当施用沸石粉或白云石粉,以调节水质和底质。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虾池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害爆发的原因与应对:病毒性病害的威胁 预防与控制:养殖环境的优化 益生菌与饲料的优化:提升对虾免疫力

在水和饲料中使用益生菌,不仅可以改善水质,降低污泥堆积,还可以降低毒性更强的具抗生素耐药性菌株发展的风险。此外,适当调配V.C、聚多糖、鱼油等成分,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强基围虾的免疫力。

基围虾病害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未来,养殖户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实施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以保障养虾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病害挑战,将是推动养虾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