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夏季如何科学饲养雏鹅,避免中暑和疾病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的小鹅,这一阶段的饲养是整个养鹅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事关整个养鹅生产的成败。控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排除...

夏季如何科学饲养雏鹅,避免中暑和疾病
营养配方
周龄 秸秆生物饲料 骨粉 豆饼 鱼粉 玉米粉 麸皮 食盐 贝壳粉
0~4周 70% 1% 5% 2.2% 18% 2.2% 0.3% 1%
4~7周 75% 1% 5% 3.1% 15% 3.5% 0.4% 2%
7~10周 85% 1% 3% 2.5% 5% 1% 0.5% 2%

1、雏鹅生长至4—10周龄,应分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决定饲养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户的劳力资金、草料资源等条件,以及巿场销售情况来确定.

饮水保证幼雏在出生后24小时内饮水,最好饮用凉开水,饮水设备水深以3cm最好,最好在雏鹅饮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等,来抵抗炎热夏季带来的应激反应...

疾病防控

雏鹅出壳后,待绒毛干时即从巢中取出。应选择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的健壮雏鹅。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育雏应以小群为宜,可根据育雏条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一般1~5日龄每平方米20~25只,6~10日龄15~20只,11~15日龄12~15只,16~21日龄8~12只。育雏舍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舍温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0℃。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雏鹅抄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的现象。

初次放牧最好选在外界与育雏室温度接近时,注意躲避暴雨袭击,一般不再补喂糠、麸。放牧以上午5~9时和下午6~8时为宜,其余时间则可圈养,适当补饲精饲料。每只鹅每天补喂配合饲料100克,与切碎的青绿饲料拌匀喂给,青绿饲料投喂量以占配合饲料量的20%左右为宜。35~50日龄鹅要圈养,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只为宜,每天按每只100~150克配合饲料与切碎的青饲料混匀饲喂,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比例为3∶7,供足饮水,隔天让鹅下水30分钟左右。51~60日龄鹅,每只每天用800克左右配合饲料喂5~6次。

鹅中暑又称日射病、热衰竭。鹅可大群发生,雏鹅更常见。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通气不良,饲养密度大时易发此病。不论在放牧烈日直射或是在鹅舍内均可发生。 临床症状病鹅呼吸急促,张口伸颈喘气,翅膀张开下垂,口渴,体温升高,战栗痉挛,倒地昏迷,有神经症状,出现大群或部分死亡。... 防治措施:夏天放牧鹅群应早出晚归,避免中午放牧,应选择凉爽的牧地放牧。鹅舍要...

六日龄可以定时的喂养,10日龄以内的雏鹅,每天饲养五的八次,12到20日龄的鹅,每日饲养5到6次,21日龄以后呢,我们采用每六个小时喂养一次就可以...

小鹅瘟小鹅瘟病原是小鹅瘟病毒,7~10日龄最易发,30日龄以上不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症状表现为严重下痢,拉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米汤状稀粪,并混有气泡。呼吸困难,常发鼻鼾声,鼻孔内常流出浆液状分泌物。剖检时可见病变在消化道,小肠成纤维素状坏死炎症,肠粘膜坏死脱落,小肠内形成坚硬栓子物阻塞肠道。

夏季白天气温可能超过育雏要求温度,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育雏舍空气新鲜。而夜间气温可能低于育雏要求温度,此时要加温,决不能因为是夏季就采取自然温度育雏。应在育雏舍外活动场所搭盖遮阳棚,正面墙壁采用尼龙网或篱笆。

宜采用“定时定量少喂勤添八成饱”的饲喂方法,青年母鹅所生的蛋孵出的雏鹅约36小时给食,成年母鹅所生的蛋孵出的雏鹅24小时给食。当雏鹅全部能站立活动时进行第1次饮水,应供给0.02%高锰酸钾凉开水,长途运输时应供给5%葡萄糖水。运输时间过长,如需30多个小时,应将青绿多汁饲料切碎,饲草长度保持在0.1~0.2厘米让其自由采食,然后再给饮水。第1次饮水很重要,要保证每只鹅都能喝到水,发现个别不饮水雏鹅,用手从雏鹅头颈后握其头,拇指和食指轻轻固定雏鹅喙角两边适当用力,让其张口,向水中点水2~3次。第1次饮水后要保证常备清洁凉爽饮水并让雏鹅充分活动,当雏鹅表现有啄食行为时,开始喂食。一般在出壳后24~36小时喂食,如是湿粉料则要少添勤喂,第1周昼夜喂12次,第2周昼夜喂8次,第3周昼夜喂6次。每次喂饲要现拌料现喂,保持饲料新鲜,增加适口性,保证雏鹅采食量促其生长。雏鹅忌油腻物,可用清洗切细鲜嫩的青绿饲料拌上碎米喂10~15天,青料比例要多。白天喂3~4次,晚上喂1~2次,并供给清洁饮水。15天以后可全部喂青料,晚上补喂糠、麸和少量玉米粉等精料。

育雏环境来抵抗炎热夏季带来的应激反应,以提高雏鹅的成活率。 开食 雏鹅3日龄前要尽量饲喂湿粉料,可饲喂经清水淘洗后泡透的小米或碎玉米。 「养殖秘诀」夏天雏鹅饮水开食、饲喂分群、温湿度等饲养管理 饲喂 在炎热的夏季,前3天保证每天至少饲喂6次,4-7日龄可以每天饲喂8-9次,8日龄后每天饲喂5次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雏鹅呼吸加快,食欲不振,加之蚊蝇骚扰,雏鹅机体功能发育不健全,抗病害能力弱,此时应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雏鹅成活率,保证养殖效益。那么夏季雏鹅怎么养?夏季如何做好鹅苗的饲喂和预防工作?

运输管理这样经过10~20日龄后,选择晴朗天气就可将雏鹅进行放牧饲养。雏鹅育雏阶段易发生的疾病有:小鹅瘟,小鹅流感,禽出败,胃肠炎,鹅球虫病等,重点要防治小鹅流感和小鹅瘟。

应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经常进行清圈消毒,新引进雏鹅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检疫程序,严防疫病传入。定期注射疫苗,在母鹅产蛋前1个月,对每只母鹅注射1∶100倍小鹅瘟疫苗1毫升,注射2周后母鹅所产蛋孵化出的雏鹅对小鹅瘟均有免疫力;在小鹅瘟疫区,对出壳后雏鹅每只皮下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5毫升,可起到有效预防作用。并发感染时,可根据病情采取有效对症治疗措施。

应根据雏鹅品种、发育阶段和生产目的不同,制定适宜的饲养标准。在保证其营养成分的前提下,立足当地资源尽量降低成本,既满足雏鹅的生理需要,又不造成营养浪费,使养殖户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原料质量要好,没有发霉变质和农药污染,应多种原料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并控制有些饲料原料的用量。如豆科干草粉富含蛋白,在日粮中用量可为15%~30%。羽毛粉、血粉等虽然蛋白含量高,但消化率低,添加量应在5%以下。

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用青霉素2~5万国际单位,注射用水2~5毫升稀释溶解后,一次肌肉注射,每隔6小时注射1次,连续注射2~3天。或用青霉素5000国际单位,溶于适量水中,1~2小时内饮完;用链霉素1~2万国际单位,用2~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一次肌肉注射,每隔12小时注射一次,直至病状消失为止;用氯霉素12~15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一般4次即可治愈;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拌入饲料或饮水中内服,每天200毫克,连用3~5天。

将雏鹅放入篮中,将鹅篮浸入清洁的浅水中,让雏鹅自由活动和饮水3~5min,然后,将鹅篮提出水面放到温暖的地方,让雏鹅理干绒毛。也可在室内用小盆盛水潮口。经几次调教,便可以自由饮水。天气炎热、雏鹅数量较多时,可人工喷水于雏鹅身上,让其互相吮吸绒毛上的水珠。或用

雏鹅运到后在育雏舍内稍停片刻让其休息,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小弱雏放在离热源较近处,让其在围栏内活动一会。

炎热夏季放牧要预防雏鹅中暑,放牧的时间和距离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逐渐过渡到以放牧为主,减少精料的补饲,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育雏室要经常清扫保持干燥、洁净。育雏室的相对湿度为60%-70%。因为个体的长大,会出现强欺弱、大欺小,造成生长发育不均匀,因此要定期按大小、强弱分,一般每平方米饲养雏鹅为1-5龄20-25只,6-10日龄15-20只,11-15日龄12~15只,15日龄后8-10只...

应精心管理,注意环境卫生,防止气候变化雏鹅淋雨受寒。可采取内服或注射磺胺类药物治疗:每只雏鹅第1次灌服磺胺嘧啶片0.25克,以后每隔4小时灌服1/4片;每只雏鹅第1次肌注20%磺胺嘧啶注射液1毫升,以后每4小时注射0.5毫升;每只雏鹅第1次肌注磺胺二甲基茎嘧啶注射液1毫升,以后每4小时注射0.5毫升。

鹅流感鹅流感病原是志贺氏杆菌,春秋两季多发,30日龄左右雏鹅发病率较高。剖检时主要病变在呼吸道,鼻腔、喉头、气管内有大量半透明状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心内外膜出血,成纤维素性心包炎。

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流感和小鹅瘟,二者均为雏鹅急性传染性疾病,症状相似,均有发热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运输前应对运输工具包括车、包装盒等做好消毒工作,长途运输时中途要检查雏鹅状态,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运输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最好保持在25℃~30℃。陆路运输时应在早晚或夜间凉爽时进行,而且包装盒四周要多留通气孔,码放时包装盒之间应多留出点空隙以便保持空气流通,要有防雨设施防止淋雨。同时要降低雏鹅密度,如运雏盒平时装雏鹅约60只,在夏季应减少到50只左右。

夏季要适当降低肉鹅养殖密度,每平方饲养5~6只为宜,避免因过于拥挤而造成的中暑现象。雏鹅管理雏鹅出壳后要精心饲养、细心照料。陆路要降低雏鹅密度,如运雏盒平时装雏鹅60只左右,在夏季应减少到50只以内。

是雏鹅最危险的敌害。因此对育雏室的墙角、门窗要仔细检查,堵塞鼠洞。在夜间要加强值班,提高警惕,并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 1、小鹅瘟,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续注射2次小鹅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 2、鹅白痢,该病主要由沙门氏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

饲喂方法

在夏季如何科学饲养雏鹅,避免中暑和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夏季雏鹅科学饲养攻略。

夏季如何科学饲养雏鹅,避免中暑和疾病
合理分群,育雏舍管理

在雏鹅出壳后,选择健康、活泼的雏鹅,淘汰病弱个体。育雏舍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舍温则需根据雏鹅的日龄进行调整,确保雏鹅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雏鹅的饲喂,需遵循“定时定量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原则。根据雏鹅的日龄和生长需求,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例如,0~4周龄的雏鹅,其饲料配方为:秸秆生物饲料70%、骨粉1%、豆饼5%、鱼粉2.2%、玉米粉18%、麸皮2.2%、食盐0.3%、贝壳粉1%。

对于发病的雏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例如,小鹅瘟可用磺胺类药物治疗,鹅流感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

运输管理,安全抵达

雏鹅的运输,需注意以下几点:运输工具需进行消毒;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温度适宜,避免雏鹅中暑或受寒; ,运输过程中要降低雏鹅密度,确保空气流通。

夏季雏鹅的饲养管理,需要养殖户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确保雏鹅健康、快速地成长,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