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雏鹅饲养中,忽视鹅苗适应环境能力

刚出壳的雏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不强,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否则,容易引起疾病发生,重者导致死亡。

雏鹅饲养中,忽视鹅苗适应环境能力
误区排查

误区一:没做好准备就养鹅

误区二:不注意育雏舍温湿度

误区三:不分先后,随意开水与开食

误区四:为保温加大密度不通风

误区五:饲料单一,鹅吃百样草

误区六:不注重光照,连续应激

误区七:环境卫生差,消毒不重要

误区八:忽视防疫,乱用药物

科学饲养管理

1. 场地选择与消毒:购进春雏鹅前半个月,应把饲养场地、设备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15%生石灰或2%烧碱水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 饲料选择: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喂饲时要少给勤餐,宜喂易消化的配合饲料。雏鹅生长发育快,为保证雏鹅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在育雏时要及时喂料、饮水。

3. 饲养密度:雏鹅易扎堆,饲养密度要适当,当温度低时易发生扎堆现象,常见压死或诱发疾病。

4. 温度控制:育雏室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鹅苗在出壳24小时内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应及时饮水开食,但须做到“先饮水,后开食”。

5. 湿度控制: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一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6. 光照:正确方法是在育雏的前两天实行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小时,直到自然光照为止。合理的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雏鹅舍使用一盏40瓦灯泡,灯泡悬挂在育雏舍中间离地面高2米处左右。

7. 应激减少:雏鹅转群、换料、免疫接种时不要同时进行,同时进行会增加应激反应,可诱发雏鹅发病。为了减少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防疫与免疫

1. 预防接种:鹅的抗病力相对较强,常见病比较少。但是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新型病毒性肠炎三种病对雏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在许多省区都有这些疾病发生的报道。这三种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

2. 消毒与防疫:雏鹅发病后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不能随意用药和盲目加大剂量。要按疗程给药,选药配伍要合理,剂量掌握要准,用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连续用药时间不得超过1周,以防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3. 饲料卫生:要保证雏鹅的质量 要考虑孵化厂的情况。因此,要提高雏鹅成活率就要考虑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卫生许可证》和检疫合格证的种鹅孵化场选择雏鹅。

要点 具体措施
场地选择与消毒 彻底冲洗干净,使用生石灰或烧碱水消毒
饲料选择 易消化的配合饲料,营养均衡
饲养密度 适当,防止扎堆
温度控制 育雏室温度保持在28℃以上
湿度控制 保持60%-65%的湿度
光照 24小时光照,逐渐减少至自然光照
应激减少 避免同时进行转群、换料、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 接种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新型病毒性肠炎疫苗
消毒与防疫 及时确诊,对症治疗,按疗程给药
饲料卫生 选择有相关许可证和检疫合格证的孵化场

了解了雏鹅饲养中,忽视鹅苗适应环境能力,导致成活率低。,现在聚焦于鹅苗适应环境关键,提升成活率策略解析。

场地选择与消毒
雏鹅饲养中,忽视鹅苗适应环境能力
饮水与开食 温度与湿度控制 通风换气

合理通风,降低育雏舍内湿度。同时,确保空气新鲜,有利于雏鹅生长发育。

雏鹅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发病。接种免疫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合理进行免疫接种。

定期进行育雏舍消毒,保持环境卫生。使用0.3%过氧乙酸进行带鹅喷雾消毒,每周2-3次;饲槽、水槽用2%苛性钠刷洗;环境每周用3%苛性钠消毒1次。

注意事项

误区一:没做好准备就养鹅;

误区二:不注意育雏舍温湿度;

误区三:不分先后,随意开水与开食;

误区四:为保温加大密度不通风;

误区五:饲料单一,鹅吃百样草;

误区六:不注重光照,连续应激;

误区七:环境卫生差,消毒不重要;

误区八:忽视防疫,乱用药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雏鹅的成活率,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