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养殖保温技术,关注鹅舍温度控制
雏鹅出生后,身上绒毛稀薄,保温性差,三周龄时,才比较适应外界气温变化。因此,雏鹅阶段必须人工供给温度,以保证雏鹅正常发育。
项目 | 详细内容 |
---|---|
温度 | 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鹅成活率的关键:周鹅舍温度应控制在31℃~33℃,以后每星期下降2℃,直至降到20℃左右;夜间外界温度低,鹅活动少,温度应比白天高1℃。 |
湿度 | 鹅舍湿度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也很重要,一般要求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湿度过大,温度低,小鹅易患呼吸道疾病和腹泻;湿度过大,温度偏高,小鹅易“出汗”,食欲减少,抗病力降低。 |
通风 | 室内应注意通风和透光,喂饲时注意饮水不要外溢,保持鹅舍干燥。 |
饲料 | 饲料可以青料为主,精料改喂碎米,适当拌入糠麸,减少饲喂次数。 |
在鹅舍内设置地火垄以保持温暖,同时确保环境干燥卫生。这种方法既有效又实用。
冬季如何对小鹅进行保温管理?
在鹅舍内设置地火垄,保持温暖。
使用保温材料,如稻草、锯末等,覆盖在地面和墙壁上。
确保鹅舍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
定期检查鹅舍的保温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小鹅感冒了怎么办?问题分析:要考虑是受凉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建议先检查咽喉,看无红肿。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的抗病力、防寒保温、注意环境卫生与消毒是做好本病预防工作的根本。另外对新生雏鹅可用青霉素点眼或滴鼻,按每只鹅1万IU。治疗主要采取对发病鹅群普遍口服敌菌净30mg/kg体重,每日2次,连用3d。重症者用安痛定1支10mL稀释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万IU肌肉注射,每日3次,连用3d可治愈。
小鹅养殖保温技术是保障鹅群健康生长的关键。通过合理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和饲料,可以有效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雏鹅成长的关键:鹅舍恒温的重要性刚出生的小鹅,身上绒毛稀疏,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鹅舍的恒温显得尤为重要。在鹅舍内,通过科学的方法维持适宜的温度,不仅能确保小鹅的正常发育,还能提高其成活率。以下,我们就来探讨如何实现鹅舍的恒温,保障鹅群健康生长。
鹅舍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以周鹅舍为例,温度应控制在31℃~33℃之间,随后每周降低2℃,直至降至20℃左右。夜间由于外界温度较低,鹅的活动减少,因此鹅舍内的温度应比白天高出1℃。通过这样的调节,可以有效保证雏鹅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需求。
除了温度,鹅舍的湿度也是影响雏鹅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鹅舍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60%--65%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雏鹅患病。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鹅舍的干燥,定期更换垫草或锯末,确保鹅舍的清洁与卫生。
同时,通风也是必不可少的。室内应保持适当的通风和透光,以保持空气新鲜。在喂食和饮水时,要注意防止水外溢,保持鹅舍的干燥环境。
通过鹅舍的恒温管理,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雏鹅的成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鹅舍恒温的条件下,雏鹅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为后续的鹅肉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鹅舍恒温还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雏鹅的抗病能力得到了增强,减少了因疾病导致的损失。
未来展望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鹅舍的恒温管理将更加科学、高效。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鹅舍恒温技术将为我国鹅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