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虹鳟鱼小瓜虫病是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症状 病原 流行情况 防治方法
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 多子小瓜虫 主要危害虹鳟稚鱼阶段,流行范围广,感染率可达90%以上 用食盐溶液浸泡病鱼,或用福尔马林浸泡
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 小瓜虫寄生 发病水温在10℃以上 降低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水质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它主要侵害虹鳟、鲑鱼等淡水鱼类,对养殖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虹鳟鱼小瓜虫病是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小瓜虫病的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这些小点是小瓜虫寄生于鱼体表面形成的。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面会出现大量小白点,严重影响鱼类的呼吸和生长。

小瓜虫病主要流行于夏季,危害各种淡水鱼的各年龄段,其中尤以鱼苗、鱼种、观赏性鱼类及越冬后期的鱼种受害严重。在进行鳃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时,发现当鱼的抵抗力强时,即使小瓜虫寄生上去后,也会发生中途夭折。

预防小瓜虫病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塘、降低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并增加鱼类的抗病力。目前,小瓜虫病的治疗十分困难,但采用以下方法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

用5%食盐溶液浸泡病鱼1分钟或1%浓度浸泡1小时。

1:4000福尔马林浸泡1小时。

生姜末水1.5-2.2毫克/升和辣椒粉水0.8-1.2毫克/升全池泼洒。

斑点鳟鲑具有适应海水和淡水环境的特性,因此较高浓度的盐浴可较为快速有效地使小瓜虫从鱼体脱落。斑点鳟鲑为冷水性鱼类,适盐范围广,可适应海水和淡水养殖,具有广阔的养殖市场。

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养殖效益影响深远。养殖户应加强预防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小瓜虫病的发生率,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案例一:水质管理,预防小瓜虫病的关键

在小规模淡水鱼养殖场“绿波养殖场”中,小瓜虫病的爆发让负责人张师傅头疼不已。夏季高温,鱼苗、鱼种以及观赏鱼纷纷受到小瓜虫的侵扰。通过对鳃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张师傅发现,在水质优良的情况下,即便小瓜虫寄生,鱼体也能有效抵抗。因此,张师傅决定从水质管理入手,彻底清塘,降低养殖密度,并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水质清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瓜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鱼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虹鳟鱼小瓜虫病是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在规模化的“蓝天水产养殖基地”,小瓜虫病的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场负责人李女士采用了多种防治手段。利用5%食盐溶液对病鱼进行短暂浸泡,效果显著。采用1:4000福尔马林进行浸泡处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同时,李女士还注重日常的水质维护,定期检测水质,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小瓜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养殖场的生产恢复了正常。

案例三:技术创新,提高防治效果

“云海渔业”是一家专注于技术创新的养殖企业。针对小瓜虫病的防治,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药浴方法。该药浴方法不仅提高了治疗浓度,而且利用斑点鳟鲑适应海水和淡水环境的特性,使小瓜虫快速从鱼体脱落。这种方法在“云海渔业”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降低了小瓜虫病的发病率。

在本地特色的“和顺水产养殖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王先生针对小瓜虫病的防治,采取了本地化的特色策略。他采用生姜末水和辣椒粉水进行全池泼洒。这种方法结合了中药的疗效,不仅安全无毒,而且对提高鱼的抗病力有显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王先生发现这种方法在本地小瓜虫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