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蝎子养殖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
目前,该镇共存栏牛3800多头,猪7300多头,羊3500多只,家禽23600多羽,畜牧产业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向农村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王磊不仅自己养殖,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加入,现在已经有97名学徒,其中8人已经拥有上千平米规模的蝎子养殖基地。渠口镇把发展特色养殖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提升群众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渠口镇将持续用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采取“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推动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不断调整养殖结构,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持续发力,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蝎子产业化之路为了使小蝎子走上产业化之路,洛阳振岳养殖公司与洛阳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蝎子深加工产品“全蝎汉虾黄金组合”礼品,产品一问世就赢得了市场,香港金一集团经过多次考察洽谈,申请了独家代理权。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仅仅这一个产品每年可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
六月初,正值麦浪飘香、田野金黄的时节,记者来到洛阳振岳养殖公司投资建设的洛阳振岳养蝎产业化基地采访。
养蝎致富奔小康养蝎致富奔小康,蝎子养殖助脱贫是在优酷播出的资讯高清视频,于2019-09-11 01:00:56上线。视频内容简介:养蝎致富奔小康,蝎子养殖助脱贫。
“振岳养蝎产业化基地走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的产业化路子!”杨留太告诉记者,养殖户的利益就是合作社的利益,合作社的成功才是公司的成功。公司与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了法律合同,使一切运作按合同尽职尽责,使养殖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企业和养殖户发展的资金问题,公司去年在中行洛阳老城支行、洛阳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采用“养殖户联保”的方法解决了各个养殖户前期投入资金问题。养殖户们诚信经营,按时还贷,赢得了金融部门的高度赞誉。
蝎子养殖的变革已经入场经营的养殖户李公现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在洛阳市道北搞养殖,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碍于技术、销售等原因,一直是小打小闹,不温不火。后来听说洛阳市搞了蝎子养殖协会,带着疑惑,他多次实地参观,最后决定搬迁到这里开始养殖。
在这里,记者了解到振岳养蝎产业化基地聘请了国家级蝎子养殖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朱圣和教授,国家级黄粉虫饲养专家、西北农林科大学苏印泉教授为总顾问,又聘请有30年养蝎经验的蝎农10人,组成了洛阳市蝎子养殖高科技研究所,专门负责养蝎子、黄粉虫的技术咨询推广。基地还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在养蝎方式上改变过去房养、箱养、架养、盒养、蛋托养等传统式落后的小作坊,创造了场房式养殖,在大棚内利用空心砖立体式仿生态规模化的方法;在恒温的方法上改变过去利用火炉加热的方法,创造了利用锅炉热水,铺设地暖管,实行热水循序加热的方法;在温度湿度的调节与控制上,创造了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及仪表测试温湿的方法;在母仔蝎的分离方法上,改变过去人工挑拣的落后方法,创造了自动分离筛,分离效率提高了近百倍。
采访结束时,杨留太满怀自信地说:“我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几十年的中药材经营使我看到了养殖蝎子的商机,但没有洛阳市有关领导的独具慧眼,这个养殖基地建设不起来,没有畜牧局部门的支持,小蝎子更不能成为一项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我坚信,小蝎子一定能成为大产业!”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
动物养殖业和农业特色产品加工业形成的特色农业,将由过去的家庭副业发展。发展特种经济动物产业,能带动区域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动了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少地区。
“蝎子养殖要想有大的发展,高的收益,就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模式。”杨留太说,河南是养蝎大省,洛阳市是养蝎大市,洛阳地区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十分适宜蝎子生长,洛阳蝎子品种主要是“东亚钳蝎”。据统计,洛阳现有养蝎户500余户,虽然洛阳养殖户众多,但社会贡献小,因此,公司投资当初就在洛阳市畜牧局的指导下,专门成立了洛阳市蝎子养殖协会,从行业上引导规范蝎子的养殖和开发,现在,协会成员已经达300多家。
洛阳振岳养蝎产业化基地位于洛龙区安乐镇茹凹村,这里是宋代著名理学家郡雍的故居。放眼望去,整齐统一的高标准养殖场房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如果不是门口的招牌和标语,记者咋也想象不到这个漂亮的场区竟是一个养殖蝎子的地方。
石家庄日报讯 一直以来,蝎子在人们眼里都被视为“毒物”,唯恐避之不及,但在元氏县全蝎养殖科研基地,几十万只蝎子却被负责人李竹江当作“宝贝”,因为这是带领全村致富增收的“利器”。如今,依靠着不断壮大的全蝎养殖协会,蝎子养殖已成为苏阳乡的特色产业。
小蝎子,大产业!近日,记者从洛阳市蝎子养殖协会获悉,目前,全市共有蝎子养殖户3000多家,年产成品蝎800余吨,外销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0%至85%,年产值8亿多元,带动1万余名从业人员年均增收10万元至20万元。蝎子价格的大涨,有力带动群众致富,从而掀起洛阳养殖蝎子的热潮。
李公现说:“这里的养殖环境好!又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公司统一收购营销,形成了规模效应,销售的价格自然就上升了!”
传统家庭副业地位的畜牧业迅速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凉山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推广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有条件的推广沼气使用技术,建立“畜一沼一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一是以发展优质无公害的肉羊产业为重点和主攻方向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逐步优化了凉山州畜牧业布局;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丰富...
洛阳市蝎子养殖协会会长、洛阳振岳养殖公司董事长杨留太接待了记者。他指着漂亮的场房兴奋地对记者说:“基地一期园区占地100亩,已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68个高标准养殖场房,每个养殖场房面积364平方米,每个场房就是一个独立的养殖场,现在一期的68个高标准养殖场房已经招商完,大部分养殖户已经入场经营。每个养殖场年产活蝎可达5000公斤,可以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年份 | 养殖户数量 | 年产值 | 从业人员增收 |
---|---|---|---|
2016年 | 500户 | 5000万元 | 5万元 |
2018年 | 1000户 | 8000万元 | 10万元 |
2020年 | 3000户 | 80000万元 | 15万元 |
小蝎子养殖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的部分完成,下一步是小蝎子养殖:致富新路径,地方经济新引擎。
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茹凹村,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映入眼帘,它就是洛阳振岳养蝎产业化基地。这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蝎子正在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引擎,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过去,蝎子养殖在人们眼中只是家庭副业,规模小,效益低。只是,在洛阳振岳养蝎产业化基地,蝎子养殖已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的产业化模式,与养殖户签订法律合同,确保各方利益,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洛阳振岳养蝎产业化基地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蝎子养殖产业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延伸,蝎子养殖有望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