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胃蝇蛆引起驴十二指肠阻塞,继发胃扩张死亡
根据驴的腹痛症状、肠音消失、直肠检查发现胃内充满、胃壁紧张、鼻流粪水及极度消瘦,肛门上有马胃蝇幼虫,且按胃扩张治疗无效,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虫性阻塞继发胃扩张。
马胃蝇蛆病,俗称瘦虫病,是一种由狂蝇科、胃蝇属的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肠道内引起的慢性消瘦性疾病。
年份 | 病例数量 | 治愈率 |
---|---|---|
2003年 | 1例 | 0% |
2004年 | 2例 | 50% |
2005年 | 3例 | 75% |
2006年 | 5例 | 90% |
2003年4月,笔者诊治一例马胃蝇蛆引起十二指肠阻塞继发胃扩张致驴死亡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2003年4月,高庙镇老庄村李某某前来我站就诊。主诉:该畜已发病3d,在村兽医员处按胃扩张治疗无效后来我站诊疗。
2. 临床症状患驴精神沉郁,极度消瘦,结膜充血,体温37.8℃,肠音消失,心跳加快,呼吸浅快,腹痛剧烈,腹围增大,排粪停止。口腔湿滑,有灰白色舌苔和酸臭味,鼻流粪水。在肛门上粘有马胃蝇幼虫。
4.1 导胃,送入胃管导出两脸盆稀薄黄色的胃内容物。
4.2 滑石粉800g,敌百虫10g,胃管投服。
4.32%盐酸普鲁卡因30ml,10%安那加20ml,10%盐水300ml,混合静注。
治疗无效于治疗后4h死亡。
5. 剖检变化喉头、食道水肿,有马胃蝇幼虫附着。胃内、幽门、十二指肠有大量的马胃蝇蛆堆积,虫体长8~12mm,宽6~8mm,足有2000~3000只;幽门、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发炎,肠壁变薄,病变似火山喷口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6. 小结与讨论6.1 在马属动物液状性胃扩张、十二指肠阻塞的诊治中,应考虑是否是虫性阻塞。
6.2 马胃蝇在我县流行较为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马胃蝇病在秋末冬初用敌百虫8~14g,加水1000ml,胃管投服进行预防性驱虫,在成虫飞行期间,用300mg/kg溴氢菊酯涂擦肘后等产卵部位,隔日1次,以防马胃蝇蛆感染。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驴作为重要的役用动物,其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只是,近期我们接诊了一例由马胃蝇蛆引起的驴病案例,令人深思。
病例详情:驴病初现,症状严重
导胃:通过胃管导出两脸盆稀薄黄色的胃内容物。
内服驱虫药:滑石粉800g,敌百虫10g,通过胃管投服。
静脉注射:混合使用2%盐酸普鲁卡因30ml、10%安那加20ml和10%盐水300ml。
只是,尽管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救治措施,驴最终还是在治疗后4小时不幸离世。
解剖分析:虫害严重,病变严重 经验:虫害防治,刻不容缓通过这起病例,我们深刻认识到马胃蝇蛆病的严重性。为了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对马属动物的管理,定期进行驱虫,预防马胃蝇蛆的感染。
在秋末冬初,对马属动物进行预防性驱虫,降低感染风险。
在成虫飞行期间,用溴氢菊酯涂擦肘后等产卵部位,防止马胃蝇蛆感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