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因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为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母猪分娩后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因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
母猪产后瘫痪的症状

母猪产后瘫痪的症状表现为站立不起,体温正常。一般在产后2~5天发生急性瘫痪。病的初期,母猪行动不便,后期摇摆,四肢有触痛感不能站立,或勉强站立,后肢发抖。严重的母猪则侧卧,四肢伸直,食欲减退,乳汁分泌也减少。病的后期,母猪精神沉郁,不吃,瘫痪,逐渐消瘦,最终可能死亡。

母猪因素 饲料因素
分娩后大量泌乳,血钙及血糖进入乳汁,并随乳汁大量排出。 日粮中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
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数量减少,机体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 长期饲喂玉米、谷类及豆类等精料,无机磷得不到补充。
分娩后的母猪胰腺活动增强。 生产强度过大。
预防和治疗措施

加强护理,保暖防寒。

喂给易消化的营养精料和青料。

补充钙质饲料,如骨粉、石灰石粉或蛋壳粉等。

冬季让猪多晒太阳,促进猪体血液循环。

定期刷拭皮肤,保持猪舍干燥。

人工帮助病猪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治疗时,可用米酒或热水擦洗病猪四肢皮肤,每天1~2次。

肌注维丁胶钙液,每天1次。

中草药疗法,如杜仲、续继、当归等。

静脉注射葡萄糖钙或氯化钙,每天1~2次,连注3天。

案例分析

在某养猪场,由于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率较高。经过调整饲料配方,增加钙磷含量,并对病猪进行及时治疗,该养猪场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母猪产后瘫痪,这一困扰养殖户的难题,其实源于钙磷失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一病症的成因、症状以及防治之道。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因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

针对这一病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 补充钙磷:在怀孕期和哺乳期,每天可为母猪补充20克优质骨粉或磷酸氢钙,并适当增加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比例。

2. 加强护理:保暖防寒,喂给易消化的营养精料和青料,多垫草,多喂青饲料,优质干草粉和甘薯蔓粉,每天可补充10至20克骨粉、石灰石粉或蛋壳粉等钙质饲料。

3.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均衡,避免长期饲喂单一饲料,如玉米、谷类及豆类等精料,以免无机磷得不到补充。

在河北省某养殖场,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成功治愈了一例母猪产后瘫痪病例。病猪在治疗期间,食欲逐渐恢复,乳汁分泌量也有所增加。这一案例表明,针对母猪产后瘫痪,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是完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因为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母猪产后瘫痪这一病症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成因,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养殖户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