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县鲍鱼养殖技术取得突破,鲍鱼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鲍鱼,自古以来被誉为“海味八珍”之首,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使得鲍鱼在国内外市场都备受追捧。近日,浙江苍南县鲍鱼养殖业传来喜讯,鲍鱼养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为我国鲍鱼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鲍鱼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只是,长期以来,我国鲍鱼养殖业一直面临苗种依赖外地的困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苍南县远辉水产有限公司在2011年申报并承担了浙江省《鲍鱼繁育及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致力于在苍南县开展鲍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开发。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
2011年 | 申报并承担浙江省《鲍鱼繁育及养殖技术推广》项目 | 标志着苍南县鲍鱼养殖技术发展的新起点 |
2011-2013年 | 开展鲍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成功突破鲍鱼苗种繁育技术,实现自主育苗 |
2014年 | 建成设施完备的鲍鱼繁育基地 | 年繁育鲍鱼幼苗600万只,生产成品鲍鱼45吨 |
2015年 | 鲍鱼养殖技术取得显著突破 | 鲍鱼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远辉水产有限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助200万元。项目在马站镇渔寮荷包田村建设了2150平方米的鲍鱼繁育基地、800多平方米的管理房、300吨全自动蓄水池、沙滤池各2个及实验室、仓库等配套设施,并建立了200亩标准化鲍鱼养殖基地。年繁育鲍鱼幼苗600万只,生产成品鲍鱼45吨。
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降低我县鲍鱼养殖成本,延长养殖生长周期,填补了我县鲍鱼苗种生产的空白,更为推动全县鲍鱼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水产养殖业的提升和渔业结构调整、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渔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2024-2030年中国鲍鱼养殖行业发展调研及前景趋势报告》显示,我国鲍鱼养殖研究始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先后取得杂色鲍和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成功。进入21世纪,我国鲍鱼养殖产量更是达到7.68万吨,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86%。而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地区从台湾引进九孔鲍的亲鲍和陆基水泥池养殖技术,发展迅猛。
因为鲍鱼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鲍鱼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苍南县为例,鲍鱼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此外,鲍鱼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鲍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鲍鱼,作为“海味八珍”之一,早已成为现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苍南县,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更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面对鲍鱼苗种对外依赖的现状,一场鲍鱼养殖技术的革新正在悄然上演。
技术革新,开启鲍鱼养殖新篇章鲍鱼养殖业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提升,还促进了渔业结构的调整。在苍南县,鲍鱼养殖已成为渔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鲍鱼养殖业的兴起,为当地渔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渔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未来,因为鲍鱼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苍南鲍鱼养殖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