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10月虹鳟鱼养殖病害预测:关注肠道感染与寄生虫问题
步入十月,甘肃地区的气候逐渐转冷,昼夜温差增大,池塘水温随之降低,池塘养殖病害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只是,对于冷流水养殖的金鳟、虹鳟等鱼类细菌性疾病仍然是主要的预防对象。
养殖区域 | 重点养殖品种 | 重点关注疾病 |
---|---|---|
甘肃省 | 虹鳟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
永昌、临泽、永登、武山、永靖等 | 虹鳟 | 肠道感染、寄生虫病 |
甘肃省作为我国较早引进虹鳟试养的省份之一,拥有多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和众多家庭作坊式养殖场,养殖面积广阔。根据近三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10月份需关注以下疾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危害虹鳟,发病水温为8℃~15℃时,3月龄内幼鱼较易发病,会有大量死亡。北京、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肠道感染、寄生虫病:重点关注永昌、临泽、永登、武山、永靖等虹鳟鱼养殖场。
十月份,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预测气温在0℃~25℃之间,养殖水温在8~20℃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冷水鱼养殖逐渐进入生长旺季,水库网箱养殖场和池塘冷流水养殖场要加强日常管理,密切关注冷水鱼养殖病害防控。
在虹鳟鱼的集中疾病中,当鱼体受到寄生虫、细菌、病毒感染后,加上各种操作、运输等引起外伤,反复用药或伴随性成熟而来的上皮组织发生变化时,水霉菌才得以着生。胃肠道是真菌的原发感染部位,真菌 在胃或肠道内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胃肠道堵塞,影响肠胃蠕动和排便。
以下为甘肃省虹鳟鱼几种主要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
水霉病预防:在拉网、转运等操作时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越冬池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
赤皮病预防:放养、捕捞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病后全池泼洒漂白粉1毫克/升,用药2天,或用五倍子2毫克~4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续用药3天。
竖鳞病预防:保持水质良好,拉网、并塘、并箱后,要及时用药物给鱼体消毒。发病时可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水混合浸泡10分钟;或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兑水全池泼洒,都有一定疗效,可使发病情况好转。
从以上研究情况不难看出,在甘肃的虹鳟鱼养殖中,以营养性病害占多数,而这恰恰又是被养殖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结合本人20年的养鳟科研实践,对甘肃虹鳟鱼病害的防治研究情况作一介绍。除此之外,对生产过程中亲鱼饲料中添加新鲜饲料、孵化时仔鱼开食时间、预防鱼苗营养性疾病、鲑鳟鱼遭洪水呛后引发肠炎病的防治、鳟鱼对温差的适应性、鱼的胖瘦对运输成活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甘肃10月虹鳟鱼养殖病害预测:关注肠道感染与寄生虫问题。的背景,我们引出甘肃虹鳟病害预警:肠道感染与寄生虫防控策略。
甘肃虹鳟养殖迎秋季挑战根据近三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十月需关注的疾病包括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该病主要危害虹鳟,发病水温为8℃~15℃时,3月龄内幼鱼较易发病,会有大量死亡。北京、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具体疾病案例分析 防治方法与措施
水霉病预防:在拉网、转运等操作时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越冬池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
赤皮病预防:放养、捕捞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病后全池泼洒漂白粉1毫克/升,用药2天,或用五倍子2毫克~4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续用药3天。
竖鳞病预防:保持水质良好,拉网、并塘、并箱后,要及时用药物给鱼体消毒。发病时可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水混合浸泡10分钟;或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兑水全池泼洒,都有一定疗效,可使发病情况好转。
未来展望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病害防控措施的加强,甘肃虹鳟养殖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关注市场动态,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益,对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