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杜鹃花腐病是杜鹃花常见的病害,表现为叶片、枝条变黑、腐烂

为更好使杜鹃花在北方生长,现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及其习性,与大家共同探讨杜鹃常见的病害:由于杜鹃花的根系为浅根性纤细根群,既怕旱又怕涝,浇水不当,轻则落叶,重则死亡,因此浇水是否得当就成为养好杜鹃的关键。

杜鹃花腐病是杜鹃花常见的病害,表现为叶片、枝条变黑、腐烂

病状为枝干腐烂,表皮开裂,枝脂流溢,枝条有斑点、污点、肿瘤等。为了防止杜鹃花叶片黄化,应加施硫酸亚铁+柠檬酸+水,根外施肥连续2至3次;或0.03%硫磺可使黄...

病原及发病规律

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叶斑病、缺铁黄化病等。枝梢顶部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略向背面翻卷,叶色褪绿,有时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为黄色至黄白色,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成簇叶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致整株死亡,为缺锌所表现的症状。

杜鹃容易感染褐斑病,此种病害一旦出现叶子就会有黑点,变黑,变干枯。杜鹃对湿度也有要求,若是栽培的环境太过干燥,土壤干旱,植株吸收不到...

防治方法

杜鹃花腐病只危害花朵,造成花期缩短,花朵下垂,早期凋萎、脱落。花瓣感病后,病部失去光泽,呈水渍状,发软、褪色,最后变褐腐烂发黑,潮湿时表面长出灰色霉层,影响观赏。

除黑斑病外,缺铁性黄化病也是杜鹃花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又呈缺绿病,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主要表现为:植株下部老叶在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状,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黑褐色,叶片边缘发黑或深褐色。植株生长不良,就像人营养不足一样,各种病害势必会找上门来,黑斑病尤其酷爱侵扰杜鹃花,久而久之落叶干枯直至枯死。

病害名称 症状 防治方法
根腐病 根受害后,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渐渐发黄、发红,继而脱落,直至全株死亡。 杜鹃花谢后及时处理病残株、花、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疫病 多为害根部,使根变黑、腐烂,地上部失水发黄。 发病时喷施120至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800至1000倍液。
黑斑病 枝梢顶部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略向背面翻卷,叶色褪绿,有时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为黄色至黄白色,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成簇叶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致整株死亡。 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份加50份草木灰拌匀撒于花圃、花盆表土上,从早春开花前开始每隔7至10天,喷施甲基托布津1000至1500倍液1至3次,可控制发病。

谈及杜鹃花腐病是杜鹃花常见的病害,表现为叶片、枝条变黑、腐烂。之后,再深入一下杜鹃花腐病防治策略研究。

在北方地区,如何让杜鹃花茁壮成长,抵御病害的侵袭,是许多园艺爱好者的共同课题。以下,我们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深入剖析杜鹃常见的病害,并提供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杜鹃花腐病是杜鹃花常见的病害,表现为叶片、枝条变黑、腐烂
病害解析:了解杜鹃花病害的根源

1. 对于黑斑病,可以采用多菌灵进行喷雾防治。

3. 对于根腐病和疫病,应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同时,及时处理病残株、花、落叶,减少侵染源。

案例分享:实地操作,见证防治效果

杜鹃花的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案例时间:2023年春季

案例地点:北京市某园艺基地

案例描述:该基地种植了大量的杜鹃花,春季发现部分植株出现叶片黄化、落叶现象。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黑斑病和缺铁黄化病引起的。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植株恢复健康。

未来展望: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通过深入研究杜鹃花的病害及其防治策略,我们希望能够为园艺爱好者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指导,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