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杜鹃花瘿瘤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这是什么病害?家里的盆栽杜鹃花病害了!别担心,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浇黑矾水、浇矾肥水、补充微量元素、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杜鹃花瘿瘤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

选好栽培基质,以酸性土壤为宜,忌含石灰质的碱土或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注意水质,浇水忌用PH值高的水,最好用雨水。

浇黑矾水

将250克黑矾加入50千克水中调匀,经过5-7天日晒后浇灌。在施用前,先控制浇水,当植株叶子发皱时,再浇黑矾水,要干透浇透,干则再浇,不要中断,一直浇到长出的...

症状表现

其实生理性病害的症状表现都非常接近,因为杜鹃花的养殖要求很高,所以它对土壤、水分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种病状就是叶片变黄脱落,...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杜鹃黄化病也称褪绿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鹃栽培中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是加为植物缺乏铁元素引起的。症状:植株发生病变后,叶片变薄、褪绿、叶色苍白,故称为褪绿病。植株发闰凰,新叶缺绿明显,当新梢叶色变浅,叶肉变为黄色时,叶脉仍然呈现绿色,这时一般确诊为缺铁症状,这种现象多发生

杜鹃花瘿瘤病症状:对杜鹃花嫩枝、梢和叶片均可危害。叶片受害后边缘或全叶肿大肥厚,�柿鲎椿虬肭蜃慈庵示?āD壑κ芎?笠嘀状笤龃殖扇庵示?ǎ?跋斐樯摇;ㄊ芎?螅?ò瓯砻婊虬枷荽Τこ霭咨?圩疵共悖?床?淖邮挡恪:笃冢??ū浜郑?菸?崖洹�

1.2.2防治措施:杜鹃花叶肿病的发生杜鹃花品种有关,叶片薄的春鹃较叶片厚的夏鹃、西洋鹃易得病,因此在种植上宜选用抗病品种,并提高通风透光性;在瘿瘤产生霉粉前,及时摘除感病叶片及枝条,并集中销毁;在杜鹃花抽梢期月上旬),可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雾防治。

1.3缺铁黄化病

又名黄叶病、褪绿病,是杜鹃花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以嫩梢、新叶表现最为严重,发病时叶脉间叶肉组织变黄,只有主脉及主侧脉保持绿色。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地区盆栽土壤碱性太大,导致土壤中的可溶...

1.3.2防治措施:改善土壤酸碱度,使用酸性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透气性,加强施肥管理,及时补充微量元素。

病原及发病现状

杜鹃花瘿瘤病病原为半球状外担菌Exobasidium hemisphaer-icum Shirai,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菌目。

杜鹃花瘿瘤病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在残体上越冬,翌年日平均气温升到1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即开始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幼叶、嫩梢或花瓣。半个月后,病部开始变色枯萎,25天左右病叶完全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 使用药剂 使用浓度
喷洒药剂 代森锰锌 600倍液
喷洒药剂 波尔多液 200倍液
喷洒药剂 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

2.及时摘除病叶、病枝,并集中销毁。

3.在发病初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5.注意观察,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刚刚提到了杜鹃花瘿瘤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杜鹃花嫩枝和叶片。,下面我们来说杜鹃花瘿瘤病防治新策略。

杜鹃花瘿瘤病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灰霉病

灰霉病是杜鹃花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和花器。发病诱因通常是冻害。发病初期,花瓣上出现坏死斑点,并很快 为相互连接的大型病斑。高温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层,因此得名灰霉病。

根腐病是一种由镰孢霉菌引起的土传病害,根部多潮湿,病菌一旦侵入皮层,不久即会引起腐烂。发病初期,根部呈现水渍状褐斑、软腐,后腐烂...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杜鹃花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杜鹃花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