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硬枝扦插繁殖技术,探讨其定义与背景
杜鹃花,因其花色艳丽、品种繁多而深受喜爱。只是,要想繁殖出优质的杜鹃花苗木,掌握硬枝扦插繁殖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从定义、背景到具体实践方法,一一为您道来。
杜鹃花硬枝扦插繁殖,是指利用杜鹃花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诱导其生根、发芽,最终形成独立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在植物繁殖领域,杜鹃花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因为园艺事业的发展,这一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播种繁殖,硬枝扦插繁殖具有以下优势:
繁殖周期短,当年即可出苗
繁殖速度快,可以大量繁殖
易于控制品种特性,保持优良性状
步骤 | 具体操作 |
---|---|
1. | 采集插穗:选择树龄5-25年的东鹃成年株,采集上年度生长健壮的木质化枝条。 |
2. | 剪制插穗:将枝条剪成长10-25cm的插穗,保留上部叶片3-4片。 |
3. | 处理插穗:用1000mg/L的IBA水溶液处理插穗1min,再用NAA 500mg/L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min,自然风干12小时。 |
4. | 扦插:将插穗放入苗床,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株行距为15×15cm。 |
5. | 管理:保持苗床湿润、通风,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及时清除病苗。 |
6. | 移栽:50天后,观察杜鹃生根情况,当底部生根3个以上,根系长度在2cm以上时,可进行移栽。 |
枝条不易失水萎蔫,便于运输和保存
可在春季、秋季等不同季节进行扦插
生根率较高,成活率较嫩枝扦插更高
1000mg/L的IBA水溶液处理插穗1分钟,随后用NAA 500mg/L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分钟,自然风干12小时;将插穗放置于23~26℃的温度和60~70%的相对湿度环境中6小时;再转移至10~15℃的温度和40~60%的相对湿度环境中2小时;最后将插穗基部浸渍在ABT生根剂液中3~5秒,置于23~26℃、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中24小时。
采用本繁殖栽培扦插繁殖东鹃,愈伤组织形成率高达95%、生根率达90%,每个植株生根3个以上,根长2cm以上。第二年生长高度达30~50cm,分枝强壮,可以出圃。技术关键在于选用上年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其前端带有当年生半木质化至木质化过渡枝,插穗长度是传统插穗的2倍以上,生根后为有多个分枝的植株,当年生根移栽,第二年即可作为壮苗出圃,解决了原来扦插成活后第二年才分枝的情况,第3年以后才能作为壮苗出圃,而且本技术的苗木分枝强壮,整个植株生长快速。
二、苗床设置与基质选择苗床设置于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床沿采用红砖或者水泥砖,苗床底部每隔100cm预留排水孔1个,然后由下而上依次添加石块、鹅卵石、粗沙,以增加苗床的排水和通气性;粗沙上面铺设厚10~15cm的栽培基质,耙平轻压使苗床平整,浇透水;为控制苗床环境的温、湿度与光照,苗床上搭建弧形塑料棚,棚内配备自动喷雾设施,塑料棚上30cm处搭设遮阳网;苗床制作完成后,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对基质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播种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手段,采用播种繁殖不仅可以得到大量苗木,而且可以产生许多不同品种的变异,如花的大小、形状、色泽等,尤其是可能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相对于嫩枝扦插,硬枝扦插的优点是枝条不易失水萎蔫,便于运输和保存,并可在春季、秋季等不同季节进行扦插。
四、案例分享李先生采用扦插繁殖是落叶、半常绿及常绿类杜鹃的主要繁殖方法,并广为应用,但由于杜鹃扦插生根困难,且扦插移栽后生长缓慢。选择树龄5~25年左右、生长旺盛的东鹃成年株作为采穗母株,6月采集植株冠层上年度、生长健壮的木质化枝条,喷水保湿及时运回室内;选取枝条粗壮直立、无病虫害、无花苞的小枝,剪成长10~25cm的插穗,硬枝长度8-10cm,分枝点上保留2~5个分枝,去掉2~3cm分枝顶端的嫩芽;去除插穗基部叶片,保留上部叶片3~4片,再依据叶片大小剪去1/2~2/3,以减少水分蒸发;插穗基部一侧用嫁接刀削去长1.0~1.2cm的皮层和形成层,与枝条呈削面与枝条呈45°以上,以利于生根剂的吸收及大面积愈伤组织的形成。
50天后,观察杜鹃生根情况,每10天检查一次。当底部生根3个以上,根系长度在2cm以上时,可以开始移栽。移栽的种植基质为泥炭土:黄壤土:珍珠岩:蛭石为4:1:1:1。移栽时浇透定根水,在离地50cm处搭设遮阳网,遮阳网的遮阳率为50%,上午9时至下午5时,遮盖遮阳网,其他时间去掉遮阳网,当移栽定植2个月后,撤掉遮阳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