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甘肃陇南康县康南边陲,养蛇人守护着古老技艺

在甘肃陇南康县康南边陲,有一群人,他们守护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技艺——养蛇。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深厚的蛇文化,而养蛇人,便是这文化的传承者。

甘肃陇南康县康南边陲,养蛇人守护着古老技艺

初秋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辆大客车颠簸着穿过康县两河镇,向着那片神秘的蛇园驶去。车内,几位村民围在一起,对着蛇房仔细打量,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好奇和期待。

“今天有点凉,它们怕见陌生人,都藏起来了。”一位村民微笑着朝他们点头问好,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康县,地处甘肃东南部,是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的交汇之地。在这里,养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2009年度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方案》显示,康县地区植被丰富,为蛇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年份 地区 调查内容
2009 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甘南州、陇南市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李金勇在《康县:一抹乡愁的印记》中写道:“九眼泉,就仿佛九条龙,盘踞在大山深处,守护这一方水土。我的心脏是陇南康县啊,两省三县的地平线,混淆着,将黄金分割,祖辈的血脉里流淌的是哪个?”这些文字,道出了康县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康县两河镇的中坝村坪上社,有一户人家,主人名叫张辉。他曾是当地的一名普通农民,2012年底开始尝试养蛇。起初,由于缺乏经验,张辉的蛇类养殖事业并不顺利。他曾回忆说:“我从2012年年底开始拿种蛇进行养殖,以每条120—35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150条种蛇回来养殖,结果不懂蛇的冬眠养护,一个冬天就死了80多条。”

只是,张辉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开始不断学习,摸索养蛇的技巧。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他的蛇类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2013年后半年,在康县林业局和两河镇政府的帮助下,张辉成立了“康县万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整个蛇场共建有4间蛇房和一个300平米的散养园,养有王锦蛇和黑眉锦蛇两个种类,数量近千条。

初秋的一天,笔者来到康县两河镇,一路上,清河原始森林迷人的风景和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在两河镇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中坝村坪上社。车子还未驶上山坳,就听见主人家门前的狗在“汪汪”地叫着,这让笔者突然感到一丝莫名的兴奋和紧张。

车子刚停稳,一个年青帅气的小伙子吆喝着狗群,乐呵呵地向我们走来。他就是养蛇场的主人,名叫张辉。他告诉我们,像现在养的这些蛇,成年蛇价格大概在160到200元每公斤吧。不过我现在的蛇大多数都还只是小蛇,要卖的话,也要等它们长到3到5斤那样。到时候汉中,略阳的蛇贩子就会上门来收购。我听说蛇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的,那时蛇价就会更高。

张辉的家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四面环绿,门前潺潺溪水流过,屋后山鸟“啾啾”地叫个不停。几只母鸡在一只大红公鸡的带领下,四处觅食,若不是门前的那辆三菱车“碍眼”,还能让人感觉到一番独特的山里人的味道。

在甘肃陇南康县,一场关于养蛇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跟随养蛇人的脚步,探寻这一独特产业的奥秘。

从初尝失败到初具规模
甘肃陇南康县康南边陲,养蛇人守护着古老技艺
生态养殖,绿色崛起

康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生态环境优美。张辉的养蛇场就坐落在这片美丽的山脚下,四周环山,溪水潺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蛇类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张辉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为蛇类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实现了绿色崛起。

多元化发展,拓宽市场 助力乡村振兴,引领产业升级 未来展望,共创辉煌

康县养蛇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因为人们对生态环保的重视,以及对蛇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养蛇产业有望成为康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康县养蛇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