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贫困山区,村民带头种植橄榄
经过父子俩十多年努力,他们在四川大凉山建成2.5万余亩的油橄榄产业基地,带动当地620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十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抬头看天...
现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昔日的苍凉的荒山野地中长出了希望之树、致富之树。致富带头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据了解,茂顶村还大...
现在我们这儿的橄榄产量已经跟不上销路了,再过个把月又到橄榄的丰收季。”福建省闽清县梅溪镇党委委员杨武亮站在山坡上,看着指头大小的青橄榄,脸上挂满了笑容。放眼望去,悠长的闽江从闽清县划过,两岸尽是绿油油的橄榄树。
闽清县作为橄榄之乡,种植橄榄已有近千年历史。当地盛产的“檀香橄榄”,我有信心我们的油橄榄将来要增种到10万亩。你要真正认识这个时代,就要到最基层。” 7月13日,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台湾青年林书任为在座所有人复述了父亲的豪言壮语,并讲述了他如何同父亲一起,扎根四川大凉山,参与当地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创业故事,获得现场阵阵掌声。
“我是追随父亲的脚步,在他的影响下不断深入四川大凉山,过4万元的致富带头人。乡亲们也纷纷借助油橄榄产业实现了脱贫增收。对于油橄榄的脱贫功效,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五棵树,就致富。小小一颗油橄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能量? 经过育种研发,加上良好的种植技术,一棵橄榄树种下去,可以稳定丰产10年。产量好的每年可达到100斤,按照每斤5元的市场收购价,一棵树一年的收入可达500元。
近年来,为助力脱贫攻坚,平安集团“三村扶贫工程”在当地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其中,凉山州悬崖村油橄榄种植项目是平安集团在当地重点落地的扶贫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秉承这样的理念,平安的“三村扶贫工程”一直积极探索“造血式”产业扶贫的道路。在凉山州,平安集团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油橄榄种植技术培训,还帮助他们解决销售难题。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2015年 | 1000亩 | 50吨 | 250万元 |
2016年 | 2000亩 | 100吨 | 500万元 |
2017年 | 3000亩 | 150吨 | 750万元 |
2018年 | 5000亩 | 200吨 | 1000万元 |
2019年 | 7500亩 | 300吨 | 1500万元 |
2020年 | 10000亩 | 400吨 | 2000万元 |
目前,悬崖村上的橄榄树,每年能为村民和合作社带来的稳定收入超过240万元,再加上每亩地600元的流转费,乡亲们只需要管理好种植园就可以稳定脱贫...
在这种扶贫模式下,凉山悬崖村上的彝族村民们通过接受相关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签订流转土地协议获得收入,在扶贫企业务工获得工资,最终农产品销售...
稻畦村位于外纳乡政府西南方向7公里处,全村4个村民小组362户,1260人。自担任村支书以来,茹兴山在做好各项村务工作的同时,带领群众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油橄榄产业上,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大户带动、群众广泛种植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油橄榄栽植面积,提高质量和产量,使油橄榄产业在全村逐步实现了由零星散户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蜕变”。
“我们村目前已发展油橄榄12500亩,仅去年产量就达到500多吨,产值450万元。今年就更好了!”茹兴山满脸幸福的对笔者说。茹兴山告诉记者,目前全村12500亩油橄榄已有3500亩进入盛果期,其余9000亩预计再过3-4年即可进入盛果期,到那时,产值比现在还会再翻几番。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笔者了解到,自担任村支书以来,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一直是萦绕在茹兴山心头的一块心病,经过多年的摸索后,他把目光瞄向了油橄榄这颗“金果果”,并开始积极发展实践。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起初,他的这个决定并没有得到村民的广泛参与和拥护,为了充分调动起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茹兴山以身作则,带头将自家的10多亩地全部栽植成油橄榄,待到初见效益后,再鼓励动员群众广泛种植。为了进一步扩大面积,提高效益,茹兴山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又多次召开群众会,通过置换地、租赁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至目前,全村已流转荒山荒坡等土地面积2660亩,与村民签订合同101份,全部用于油橄榄种植。
茹兴山告诉笔者:“目前村内流转的土地多是通过租赁的方式得来,一般租期30年,每亩租金每年500元左右。而全村12500亩油橄榄,其中只有2600亩属于个人,其余部分全都属村民集体所有”。
“梅溪镇新民村村主任黄家勇说,村里从十年前开始大规模应用嫁接技术,橄榄有了销路,带动贫困户纷纷走上了脱贫路。自20世纪80年代起,闽清县政...
在稻畦村,只要提起茹兴山,没有一个人不翘起大拇指——精明、能干、顾大局、有责任心,这几乎是所有村民对他的一致评价。10月15日,记者在外纳乡稻畦村油橄榄种植基地一个小山头见到了茹兴山。“我准备培育观察这个油橄榄品种的情况。”茹兴山一边剪油橄榄枝一边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周子勋 8月的四川凉山州,漫山遍野的油橄榄树在雨水的润泽下,郁郁葱葱,焕发生机。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70年前,由奴隶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只是,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成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17县市中11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
网 2020年8月20日,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从深圳千里迢迢来到凉山,在中泽油橄榄基地里,种下一棵“平安”橄榄树。这一棵小小的橄榄树,看似普通,却象征着一份厚重的帮扶情谊。用中泽油橄榄基地负责人徐晓燕的话“大凉山的橄榄树,对企业来说是效益树,对社会来说是生态树
有了好的产业就不怕难致富。在茹兴山的带领下,稻畦村人家家盖新房,户户有摩托已不再是梦,而像贾万生、高志东等一些种植大户,甚至开上了猎豹、圣达菲等一些价值10多万的越野车,开始享受“老板”生活。“茹支书最大的功劳就是让我们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并因此使全村人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种植大户高志东深有感触的对笔者如此说。
目前,已为当地油橄榄种植产业培训了13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力争今年将剩余的17.8万人脱贫、300个贫困村退出以及7个县摘帽。
我们的见面会,设在温老板的家中,他跟我们讲述了马路村种植橄榄树的历史,村里橄榄园大约有1000多亩。马路村里的村景也做了很多新设计,像景观池...
“多亏了茹支书的好头脑,是他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好生活”。村民贾万生不无感激的对笔者如此说。贾万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目前属于他个人的油橄榄已有630余亩,年收入36余万元。采访后笔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油橄榄已成为稻畦村人的支柱产业,茹兴山告诉笔者:“2014年,全村农民平均人收入6000余元,其中,仅油橄榄一项就占到3800元左右”。
通过各种电商平台把优质扶贫农产品推向市场。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的村支书某色吉日告诉记者,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劲头更...
橄榄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完全是神话传说里的摇钱树,是带领着全村人走向了脱贫致富道路的神仙树! 近年来,贺家坪建立了油橄榄...
农药以前,这个村庄以种植苞谷、玉米、...
只是茹兴山想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谈起今后的规划和打算,茹兴山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油橄榄产业已初具规模,不管是从产量、质量还是价格上看,效益都很明显。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扩大面积、严格管护的同时,积极协调建成一座小型加工厂,从而解决群众卖果难难题,实现自己生产,自己加工,逐步形成向专业化、技术化发展的步伐”。
先讲了我国某贫困山区,村民带头种植橄榄,成功脱贫致富。,接着来看橄榄树下的脱贫传奇。
希望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中生根发芽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抬头看天的地方,贫瘠的土地上,只有稀疏的苞谷和玉米。只是,这一切都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改变。他们不畏艰辛,将油橄榄树苗一株株栽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汗水和希望浇灌着每一棵树。
油橄榄产业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山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油橄榄正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让山区的未来充满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