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潜叶蛾是危害桃树叶片的重要害虫
一、桃树潜叶蛾的危害程度
7—8月桃树需要重点加强桃潜叶蛾、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桃小绿叶蝉、刺蛾、毛虫等的防治,同时也要注意对疮痂病、穿孔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防治。
危害桃树的主要虫害有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绿盲蝽等,要坚持绿色防控理念,采用“清园控害+综合诱杀+生态调控”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结合科学用药,持续控制虫害。
害虫名称 | 发生时间 | 防治方法 |
---|---|---|
桃潜叶蛾 | 7—8月 | 使用灭幼脲悬浮剂等杀灭 |
桃小食心虫 | 全年 |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用药 |
桃蛀螟 | 7—8月 | 使用氰戊菊脂乳油等杀灭 |
二、桃潜叶蛾 Lyonetia prunifoliella Hubn 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北方大部分桃产区都有分布。
发生规律:该虫发生与桃潜叶蛾相同,但该虫的卵只产在尚未长成的叶片上,即只为害新梢的幼嫩叶片。
消灭越冬虫体:冬季结合清园,刮除树干上的粗老翘皮,连同清理的桃叶、杂草集中焚烧或深埋。
运用性诱剂杀成虫:选一广口容器,盛水至边沿1厘米处,水中加少许洗衣粉,然后用细铁丝串上含有桃潜叶蛾成虫性外激素制剂的橡皮诱芯,固定在容器口中央,即成诱捕器。将制好的诱捕器挂于桃园中,高度距地面1.5米,每亩挂5-10个。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要经常给诱捕器补水,保持水面的高度要求。挂诱捕器不但可以杀雄性成虫,且可以预报害虫消长情况,指导化学防治。
桃潜叶蛾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组织,在叶中纵横窜食,形成弯弯曲曲的虫道,并将粪粒充塞其中,最终干枯、脱落。该虫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枝干的翅皮缝、被害叶背及树下杂草丛中结白色薄茧越冬。
翌年4月下旬至5月初成虫羽化,夜间产卵于叶表皮内。幼虫老熟后从蛀道脱出,在树干翘皮缝、叶背及草丛中仍结白色薄茧化蛹。5月底至6月初发生第1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1代,直至9月底至10月初发生第5代。
于伟红赵廷武桃潜叶蛾是近几年危害核果类果树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时能造成果园绝产。
三、防治方法
2.一、危害症状・阻幼虫在叶组织内潜...
因为桃树栽植面积逐年增加,桃潜叶蛾逐渐成为桃园主要虫害,造成大量落叶,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在卵与叶片接触处,幼虫孵化咬破卵壳,蛀入叶内直接危害。
刮除树皮,树干绑缚草绳,诱杀多种害虫据调查,很多桃树害虫是在树干翘皮内越冬的,准确刮除部位应是主干和主枝中部以下的粗翘皮。
化学防治:在越冬代和第1代雄成虫出现高峰后的3-7天内喷药,可获得理想效果。第一次用药一般在桃落花后,然后每隔15-20天喷一次药。所用药物及其剂量分别有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0%杀铃脲悬浮剂6000-8000倍液及90%万灵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桃潜叶蛾又名桃叶潜蛾。是大棚桃树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害虫。被害部分表皮变白但不破裂,严重时整个叶片都能被潜食而引起落叶。
在桃树种植领域,潜叶蛾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害虫。这种害虫以其独特的潜食习性,对桃树叶片造成严重破坏。在炎炎夏日,7至8月间,桃树潜叶蛾、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害虫进入高发期,对桃树的健康生长构成了严峻挑战。这些害虫不仅危害桃树果实,还可能引发疮痂病、穿孔病等病害,给果农带来巨大损失。
针对桃潜叶蛾的防治,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冬季清洁桃园,清除杂草和落叶,集中销毁,消灭越冬蛹和成虫。在花前防治阶段,喷施敌畏1000倍液,有效预防潜叶蛾的侵害。此外,运用性诱剂杀成虫,通过诱捕器捕捉雄性成虫,降低害虫数量。在化学防治方面,选择合适的农药,如灭幼脲3号悬浮剂、杀铃脲悬浮剂等,在关键时期进行喷施,确保防治效果。
位于山东的某桃园,近年来桃潜叶蛾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一挑战,果农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桃园管理,定期清理杂草和落叶,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利用性诱剂和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潜叶蛾的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桃园的潜叶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所提升。
因为桃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潜叶蛾的防治工作将面临更多挑战。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推广更加科学、环保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实现桃潜叶蛾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桃园管理,提高果农的防治意识,共同守护桃树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