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黑刺粉虱是危害茶叶的重要害虫
作者:田园茶歌•更新时间:22小时前•阅读3
茶叶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是一种常见的茶园害虫。其若虫定居于茶叶背面刺吸汁液,并大量排泄蜜露于下层叶面上,招致烟煤菌的寄生,诱发煤烟病的流行,严重时茶叶一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
黑刺粉虱的成虫体长1.5-2毫米,体色淡黄,翅透明,翅脉不明显。若虫椭圆形,体长0.3-0.5毫米,淡黄色,腹部有明显的黑色刺。卵椭圆形,长约0.2毫米,淡黄色。
1. 影响茶叶产量:黑刺粉虱吸食茶叶汁液,导致茶叶养分流失,从而影响茶叶产量。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物理防治 | 1. 对茶园进行修剪、疏枝、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减少黑刺粉虱的发生量。 2. 冬季封园,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下旬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进行封园。 |
化学防治 | 1. 初发期喷施啶虫脒。 2. 盛发期喷施噻虫嗪或啶虫脒+矿物油进行防治。 |
温馨提示:因不同品种、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对茶黑刺粉虱防治效果都有一定影响,建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本文来源于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虫量较大的茶园,采收后应立即采取喷药防治措施。推荐使用吡蚜酮、噻虫嗪、吡虫啉等低毒农药,每隔5至7天连续用药2至3次,以有效控制虫害。
清流县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末,正值黑刺粉虱卵孵化盛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正值春茶采收期,严格控制农药使用至关重要。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黑刺粉虱暴发成灾。
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物理防治方面,通过修剪茶园、疏枝、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黑刺粉虱的发生量。化学防治则包括冬季封园,每年10月下旬、11月下旬使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进行封园。初发期喷施啶虫脒,盛发期则喷施噻虫嗪或啶虫脒与矿物油的混合剂进行防治。
案例分享:李先生的茶园管理之道李先生是清流县一位经验丰富的茶农。他的茶园曾遭受黑刺粉虱的严重侵害。通过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李先生成功控制了虫害。他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关键。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茶叶产业升级因为科技的进步,茶叶黑刺粉虱的防治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未来,利用生物防治、智能监测等技术,有望实现茶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