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效益拉动,从近几年家禽市场行情来看,肉鸭价格相对稳定,与肉鸡相比,养殖周期短、饲料和防疫费用比较低、饲养效益较高,从而使许多养鸡户也向肉鸭养殖过渡,导致肉鸭养殖数量出现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南方肉鸭市场需要大量体重在2.0 ~ 2.5kg的肉鸭。只是,其设备简陋、管理混乱、实行家庭承包、套养混养现象普遍,导致疾病泛滥、交叉感染十分严重。
供需不平衡情况加剧肉鸭价格持续下降进入亏损区间2022年开年,许多地区的肉鸭价格延续2021年下半年低迷趋势,并出现持续下降态势。在广东肇庆,当前毛鸭价格为3.7元/斤,已接近2021年的最低点。而1个月前,这一指标还在5元/斤以上。“现在养鸭行业普遍面临亏损。”某上市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几年,由于鸭子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北方地区对肉鸭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且南方因土地、气候、饲料等因素的影响,饲养量逐步减少,南消北养的格局已经形成。
2008年是奥运年,肉鸭在整体采购、消费量上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肉鸭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肉鸭产业存在的问题问题 | 描述 |
---|---|
饲养方式落后 | 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简陋,饲养环境差,养殖技术不规范;饲养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
市场供需格局变化 | 地区差异明显。传统肉鸭养殖大省供应量持续增长,而新兴养殖区快速发展。 |
鸭加工水平落后 | 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产品类同,恶性竞争激烈。 |
疾病防治不规范 | 养殖户滥用兽药,使肉鸭产品的卫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
饲料品质差 | 饲料企业配制饲料依据经验,导致肉鸭饲料不稳定,品质往往较差。 |
生冷肉鸭产品出口未开关 | 生品国际市场尚未对我方开放,生冷肉鸭产品仅限国内销售,降低了肉鸭的附加值。 |
由于2007年种鸭饲养暴利,引起社会关注,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种鸭饲养,行业进入新的一轮膨胀期。此外,小型屠宰加工企业涌入,造成行业竞争加剧,肉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饲养管理有缺陷,养殖技术有待提高;鸭棚建设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低;存在安全隐患等。宣传力度不够,对鸭肉的营养优势宣传不足,还不能有效引导居民消费肉鸭产品。
二、肉鸭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报告对中国肉鸭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通过分析肉鸭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顺势引入更具深度的话题——肉鸭市场:品质提升与供需优化路径。
我国肉鸭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饲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饲养环境差,养殖技术不规范;饲养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卫生条件差,防疫困难。
肉鸭市场供需格局变化显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传统肉鸭养殖大省如江苏、山东、河南等地,由于养殖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善,供应量持续增长。而在新兴养殖区,由于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肉鸭养殖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肉鸭价格下跌明显,受整体供需环境、市场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肉鸭养殖数量近年保持增长,供给相对宽松,但消费需求减少,供需不平衡加剧。
鸭加工水平落后,产品消费面窄。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产品类同,恶性竞争激烈,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展望2008年肉鸭市场,上半年备受期待,下半年需引起关注。
供需结构发生变化,高品质、特色化肉鸭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普通产品市场需求相对减少。冷链物流的普及,使肉鸭产品能更便捷地从产区运输到销区,缓解了部分地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肉鸭产品出口受限,目前生品国际市场尚未对我方开放,仅限国内销售,降低了肉鸭的附加值,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效益。
肉鸭养殖投入大,规模养殖所需禽舍面积大,饲养合同鸭苗价格高、饲料贵。每建一存栏2500只肉鸭大棚需投资1.3万元,饲养一批肉鸭最低需投资5万元,合计6.3万元,因此肉鸭养殖投资高、风险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