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出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鲮鱼养殖的病毒性疾病
鲮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只是,鲮鱼出血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鲮鱼养殖的病毒性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深入探讨鲮鱼出血病的成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策略。
鲮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因此难以用药物治疗。病毒性出血病的传播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上的鲮鱼。
症状表现为体表出现出血点和瘀斑,严重时可能导致鱼只死亡。具体症状包括:
体色发暗,微带红色。
肌肉充血,全身充血和点状充血。
鳍基、鳃盖充血,口腔充血。
肠道充血,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注射灭活疫苗:对鲮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
饲料投喂:每100千克鱼用克列奥一鱼复康5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5天。
改底:改善池塘底质,避免水质恶化。
避免罗非鱼抢药饵:在饲料捏成团内服,减少药物浪费。
四、案例分析某养殖户在2019年6月发现鲮鱼出现大量死亡,经诊断确诊为鲮鱼出血病。该养殖户采取了以下措施:注射灭活疫苗、饲料投喂、改底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死亡率明显下降。
养殖面积 | 发病时间 | 治疗方案 | 治疗效果 |
---|---|---|---|
667平方米 | 2019年6月 | 注射灭活疫苗、饲料投喂、改底 |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明显下降 |
鲮鱼出血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水质恶化、水温异常、饲料质量不高等。病鱼体表出现出血点和瘀斑,严重时可导致鱼只死亡。具体症状如下: - 应激性出血:因捕捞、天气突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全身性体表和鳃部出血。 - 中毒性出血:因长期摄入含有毒素的饲料或水质污染引起,表现为内脏出血、体表出血。 - 细菌感染性出血: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表现为体表出血、内脏出血。 - 病毒性出血:由呼肠弧病毒引起,表现为体表出血、内脏出血、肝脏病变。
诊断鲮鱼出血病主要依靠观察病鱼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预防措施如下: - 注射灭活疫苗:在鱼种规格达到6~6.6厘米时注射,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 - 饲料添加:每100千克鱼用克列奥-鱼复康5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5天。 - 改善水质:在发病季节,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使用生石灰溶水全池泼洒,每隔15~20天泼洒1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该养殖户的鲮鱼出血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损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鲮鱼出血病的防控将取得更大成果。未来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 深入研究鲮鱼出血病的发病机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开发新型疫苗和药物,提高防治效果。 - 加强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 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减少病害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