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底层水养殖虹鳟鱼,探讨其生存环境与养殖技术
3月,我们从北京怀柔购入26千克虹鳟鱼苗,规格为4.2克/尾。在鱼种放养前,我们用3%~5%的食盐水消毒10分钟,确保鱼苗健康。
网箱采用双层5×3结节聚乙烯网片缝制,负苗箱网目0.5厘米,网箱规格为1米×1米×1米。成鱼箱网目2.5厘米,网箱规格为2米×2米×2米。网箱四边用毛竹作框架,用泡沫塑料和油桶作浮子,砖块作沉子,使网箱在水中能完全伸展开。鱼种放养前10天将网箱下水,使其软化并附着一些附着物,以减轻苗种入箱时的擦伤。
彰武水库是丘陵型中等水库,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7.2~7.6,平均透明度夏季76厘米、冬季150~200厘米。网箱设置于发电站下的回水潭中,透明度150厘米,pH7.4,溶解氧8~10毫克/升,冬季水温13~15℃,夏季水温17~19℃,流速0.47米/秒。
虹鳟鱼网箱结构与设置星级:2 页《虹鱼养殖技术》.下载此文档更多相关文档利用水库底层水养殖虹鱼.
虹鱼养殖需要科学的管理、适宜的环境和高质量的饲料,通过优化技术手段如三倍体养殖,可以显著提升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虹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目前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引种养殖。一、形态特征:虹鱼体形呈长纺锤形,吻圆,鳞小而圆,背部和头部苍青色或深灰色,下腹部银白色,体侧、体背和鳍部有分散的小黑点,性成熟的个体体侧中部沿侧线有一条。
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虹鱼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
一、形态特征:体型侧扁,口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鳍基部短,在背鳍鳍之后还有一个脂鳍,胸鳍发达。
三、鱼病防治:每半月用"溴氯海因"全箱泼洒消毒1次。方法是每天2次,每次用100克,"溴氯海因"溶于水后全箱均匀泼洒,连用3天。每月投喂抗生素药饵1次,每次连投6天。以上措施预防效果显著,加上水温低,流速快,在养殖期间未发生鱼病。
水是进行虹鱼养殖的前提条件,养殖用水应该是流动的冷凉水,常年水温在22℃以下,冬季不结冰。水质要符合养鱼用水标准,澄清无污染。这类水源程序有山泉、山涧溪流、地下进水、水库的底层排水、雪山融水等。养鳟用水要有一定的流量,通常可养鱼的数量均按水流量计算,一般情况下每秒1升水的流量的养鱼。
日常管理:专人负责管理,每天24小时观察,作好日志。每周清洗网箱1次,保证网箱内外水体的对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防止逃鱼。7、8、9月份天气最热时,在网箱上方搭起黑色的塑料网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水面,水温过高,影响摄食生长。
饲料投喂:鱼苗入箱第3天开始用温水浸泡的虹鱼开口料投喂,具体做法是用40℃的温水,在喂前20分钟浸泡开口料,水和料比为1∶1。每天投喂3次,分别为早晨9∶00~10∶00,中午12∶30~13∶30,下午16∶00~17∶00。当鱼苗长到15厘米左右转入成鱼箱后就用虹鱼成鱼料投喂,每天3次,早晨8∶00~9∶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每次为鱼体的7%~10%。专人负责投喂,坚持"四定"投饵,并根据天气、水温和负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利用南方水库底层水养殖虹鱼鱼技术,徐焱虹群鱼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是一种珍贵的冷水性鱼类,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列为高档鱼,其具有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易捕捞等特点。在流水中饲养,单产很高,如以色列试验池亩产达125吨,日本最高达100吨。我国虹蹲鱼主要产地在黑龙江、辽...
通过水库底层水养殖虹鳟鱼,探讨其生存环境与养殖技术。的例子铺垫,我们正式进入水库虹鳟养殖:技术解析与未来展望的领域。
水温:虹鳟鱼的生存水温在1至25℃之间,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水温在7至22℃之间。
饲料投喂:鱼苗入箱第3天开始投喂,每天3次,根据鱼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日常管理:专人负责管理,每天24小时观察,做好日志。每周清洗网箱1次,保证网箱内外水体的对流。
鱼病防治:每半月用“溴氯海因”全箱泼洒消毒1次,每月投喂抗生素药饵1次,预防鱼病的发生。
五、未来展望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虹鳟鱼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冷水鱼类,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未来,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我们有信心将虹鳟鱼的养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