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鳡鱼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为淡水渔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渔歌牧韵•更新时间:1天前•阅读4
鳡鱼,一种大型食肉鱼类,其身形如梭,体色微黄,腹部银白,背鳍、尾鳍青灰色,游泳力极强,常袭击和追捕其他鱼类。作为淡水经济鱼类,鳡鱼以其肉质鲜美、生长快速而备受喜爱。只是,长期以来,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一直是一个难题。
近日,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成功突破了鳡鱼人工繁殖技术,为淡水渔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鳡鱼人工养殖的难点据了解,鳡鱼人工养殖的难点主要有两个。由于自然界野生鳡鱼较少,亲鱼难以获得。养殖环境有别于自然环境,鳡鱼的排卵、受精等难度较大。
随后,研究人员采取了注射催产激素、流水刺激等一系列措施,对鳡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鳡鱼的催产率高达100%,受精率为83.3%。目前,160万尾鳡鱼鱼苗已全部下塘饲养,预计年底鱼苗能长到1.5千克左右。
因为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鳡鱼养殖前景广阔。鳡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鳡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
技术突破背后的故事在这项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科研人员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尝试、改进,最终取得了成功。
相关数据指标 | 数据 |
---|---|
催产率 | 100% |
受精率 | 83.3% |
鱼苗数量 | 160万尾 |
预计年底鱼苗重量 | 1.5千克 |
鳡鱼,以其迅猛的游泳速度和凶猛的捕食习性,在淡水鱼中独树一帜。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历来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只是,由于鳡鱼繁殖难度大,野生资源日益稀少,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浙江,已有不少养殖户开始尝试鳡鱼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扩大,鳡鱼养殖有望成为浙江淡水渔业的新亮点。
生态效益:保护与发展的双丰收鳡鱼的人工繁殖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有助于保护野生鳡鱼资源。通过人工养殖,可以有效减少对野生鳡鱼的捕捞压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