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成鱼养殖技术,关注梭鱼养殖过程中的成鱼培育方法
梭鱼,作为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高档海产鱼类,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历史悠久。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梭鱼养殖已成为许多养殖户的重要经济来源。本文将深入解析梭鱼成鱼养殖技术,特别是梭鱼养殖过程中的成鱼培育方法。
梭鱼成鱼培育是梭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梭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以及最终产量。良好的成鱼培育方法,不仅能提高梭鱼的生长速度,还能降低疾病发生率,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1. 鱼苗运输与培育梭鱼鱼苗的运输一般在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内地养殖户多从沿海地区的梭鱼苗种场购进鱼苗。运输过程中,要保证鱼苗的氧气供应充足,避免鱼苗因缺氧而死亡。
鱼苗到达养殖场后,要进行适应性培育。将鱼苗放入淡化池中,逐步降低盐度,使其适应淡水环境。提供充足的食物,促进鱼苗生长。
亲鱼培育是梭鱼成鱼养殖的基础。秋季或早春从海上采捕自然生长的亲鱼,经过短期强化培育,促使性腺成熟。在山东、辽宁等地,多采用这种培育方法。
盐水过度是将海水灌入亲鱼培育池,使池水盐度逐步提高到15‰左右,促使亲鱼性腺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盐度变化,避免对亲鱼造成伤害。
梭鱼苗种须适应养殖用水,经过充分地淡化,一般要求盐度在3以下。如果苗种培育池与养成池盐度差异较大,应将苗种培育池盐度逐渐进行调整,直至与养成池接近。
1.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鱼池。成鱼池面积要求为60-100亩,池塘水深以2.5米最为适宜。
2. 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行养殖,梭鱼的疾病发生几率会较低。但在养殖期间,也应做好梭鱼疾病的预防工作。
3.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每半个月每立方米用二溴海因消毒剂0.2克进行全池泼洒。
梭鱼养殖案例分析案例时间 | 养殖地点 | 养殖技术 | 产量 | 效益 |
---|---|---|---|---|
2022年 | 山东青岛 | 梭鱼成鱼养殖技术 | 1000吨 | 50万元 |
2023年 | 辽宁大连 | 梭鱼成鱼养殖技术 | 1200吨 | 60万元 |
以上案例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梭鱼养殖场,通过运用梭鱼成鱼养殖技术,实现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人工港养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及病原体,肥水下塘。清塘后一周,开始注水,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每亩用发酵猪粪100公斤或其替代品进行肥水下塘。
梭鱼养成池面积以10-20亩为宜,池形以长方形为佳,池深1.5-2.0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鱼池应选在水源充足,交通、电力便利的地方,要求光照时间长,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
梭鱼疾病预防梭鱼夏花培育鱼种及放养密度需根据鱼种出池规格要求、池塘条件、饵肥供应状况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梭鱼可以主养,也可与淡水鱼、蟹、虾混养,提高水体养殖效益。
孵化管理孵化缸流水孵化是梭鱼孵化的一种方法。孵化缸由缸体和滤水罩等部分组成,缸体可用陶瓷、白铁皮、钢丝网混凝土等材料制成,底部呈圆锥形漏斗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