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爆发“烂鳃病”,病鱼呼吸困难
近期,多地养殖池塘出现鳙鱼烂鳃病爆发,病鱼呼吸困难,鳃丝腐烂。本文将深入解析鳙鱼烂鳃病的病症、病原、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鳙鱼烂鳃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鳃丝腐烂发白,常粘有污物及淤泥。
鳃盖内表面充血、发炎并腐烂。
病鱼呼吸困难,终因病理性缺氧死亡。
虹彩病毒:状纤维黏细菌,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鳃上黏液增多。
鱼害黏球菌: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
淋巴囊肿病毒:淋巴囊肿病病原,可导致病鱼囊肿,影响生长。
三、流行情况鳙鱼烂鳃病在我国已有多年流行历史。1992年,日本学者发现该病毒,主要危害真鲷。1999-2001年,福建养殖大黄鱼、鲈鱼也发生类似症状。2003年,深圳进出口检疫局检疫出进口真鲷携带此病毒。
四、防治策略
严格检疫:人工繁殖用亲鱼应严格检疫,确保无病毒感染。
隔离病鱼:对发病的养殖网箱或鱼池实施隔离,捞除病鱼并销毁。
消毒处理:泼洒消毒剂和投喂抗菌药饵,防止继发性感染。
改善水质:保持水质良好,避免水质恶化导致疾病发生。
五、案例分析时间 | 地点 | 养殖品种 | 损失情况 |
---|---|---|---|
2020年 | 湖北省 | 鳙鱼 | 损失约30% |
2021年 | 江苏省 | 鳙鱼 | 损失约20% |
2022年 | 浙江省 | 鳙鱼 | 损失约10% |
近期雨水频繁,诸多养殖池塘遭遇烂鳃病的袭击。这种病态在淡水鱼养殖领域极为常见,不仅草鱼和青鱼易感,鲤、鲫、鲢、鲂、鳙鱼等也难逃此厄运。鳃丝腐烂,发白,常沾污物及泥沙,黏液增多,严重时,鳃丝大面积腐烂,鳃盖内表面充血、发炎并腐烂,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
病原——虹彩病毒,状纤维黏细菌。鱼类感染后,体色变黑,呼吸困难,鳃上黏液增多,伴淤泥,鳃丝末端肿胀,腐烂发白。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甚至伴有蛀鳍、断尾现象。此病症严重威胁青鱼、草鱼、鲢、鲤、鳙等多种养殖鱼类,尤以草鱼种为重,流行季节不拘。
本案例以我国华中某养殖场为例,详细解析了烂鳃病的发生、发展、防治过程。养殖场位于某省某市,养殖面积1000亩,主要养殖鳙鱼、鲢鱼等淡水鱼。2018年7月,该养殖场开始出现烂鳃病,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病例:该养殖场7月1日首次发现烂鳃病,共计发病鳙鱼5000尾,占总养殖量的5%。通过病原检测、病情观察,确认病原为虹彩病毒。随后,养殖场采取了以下措施:
隔离病鱼,消除传染源立即将病鱼隔离在指定区域,避免与健康鱼接触,减少病毒传播。
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投喂药饵,抑制病毒复制 改善水质,提高免疫力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该养殖场成功控制了烂鳃病疫情。发病鳙鱼康复率达90%以上,未造成重大损失。
烂鳃病是淡水鱼养殖领域的一大难题,了解病原、传播途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针对烂鳃病,养殖场应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降低发病率,保障养殖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