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草:清热解毒
作者:田园茶韵者•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1079
观音草,学名Callisia fragrans,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如今在各大地区广泛栽培。它的叶片呈现出翠绿色,生长在长而匍匐的枝茎上,除了观赏价值外,其药用价值也备受关注。
观音草的药用价值
观音草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对于咽喉肿痛、风湿痛、打伤、瘰疬等症状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以下为观音草的一些具体药用功效及方剂:
| 序号 | 症状 | 方剂 | 出处 |
| --- | --- | --- | --- |
| 1 | 喉咙肿痛 | 爵床一两,煎汁,于发病前三至四小时服下。 | 《上海常用中草药》 |
| 2 | 疥癣初起 | 小青草五钱,煮豆腐食。 | 《百草镜》 |
| 3 | 打伤 | 小青草五钱,水煎服。 | 《湖南药物志》 |
| 4 | 蛇咬伤 | 观音草带根全草,捣烂外敷。 | 《本草汇言》 |
| 5 | 肠道疼痛 | 观音草带根全草,捣烂外敷。 | 《本草汇言》 |
观音草的药用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药用方剂,还能用于治疗疟疾、黄疸、劳疟发热等疾病。


探讨完观音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药用价值高,使用需注意禁忌。的核心问题,接下来关注观音草:清热凉血,消肿良药,应用广泛,未来可期。。
观音草,学名Callisia fragrans,不仅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室内植物,更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草药。其叶色翠绿,形态多变,生长在细长的枝茎上,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而在中医领域,观音草被广泛应用,以其独特的药性,成为清热凉血的佳品。
观音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血、咽喉肿痛、风湿痛、打伤、瘰疬等多种功效。在《本草汇言》中就有记载,观音草能破瘀止痛,主治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等症。此外,观音草还能消肿、止痛、解毒,对蛇咬伤、疮疖、疔毒等症有显著疗效。
观音草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传统中医药,现代医学也在积极探索其药用价值。
1. 治疗疟疾:根据《上海常用中草药》记载,爵床一两煎汁,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有一定疗效。
1. 观音草性寒,用量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脾胃。
2. 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应慎用观音草。
因为现代医学对传统药材的深入研究,观音草的药用价值逐渐得到认可。未来,观音草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