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养殖技术:探讨大鲵养殖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独有的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只是,要想成功养殖大鲵,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大鲵的环境要求较为特殊,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环境恬静、阴凉、空气清爽
周围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
交通方便,饵料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无毒有害、符合渔业用水规范
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死水为好
水温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佳
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
养殖池设计与建造阶段 | 面积 | 外形 | 高度 |
---|---|---|---|
稚鲵池 | 0.5~1平方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所养殖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幼鲵池 | 1~2平方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所养殖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成鲵池 | 2~4平方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所养殖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亲鲵池 | 5平方米左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所养殖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养殖池周围及底部应润滑,顶部建防逃设备或加盖防逃网,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荫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备,做到水位能自由调节,排污方便。整个养殖场应树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备。
温度控制温度的控制是提高大鲵成活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加温和降温的方法使室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从而提高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大鲵养殖经济效益分析每亩养殖池产量约500公斤,产品单价1200元/公斤,养殖成本30万元/亩,3年回收成本。
放养密度为:小鲵苗8~10cm每10平方米放养56尾,大鲵苗11~20cm每10平方米放养34尾。养成的商品鲵规格为2.3公斤,子二代成鲵。
大鲵养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需要养殖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注意水质、温度、疾病等因素,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鲵养殖技术:探讨大鲵养殖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的内容结束,现在关注大鲵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养殖大鲵需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人迹罕至的区域。理想的地点是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且交通便利,便于饵料和产品的运输。此外,水资源需充足,水质清澈,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根据大鲵生长的不同阶段,养殖池需分阶段设计。稚鲵池面积0.5~1平方米,幼鲵池1~2平方米,成鲵池2~4平方米,亲鲵池5平方米左右。池形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高度为所养殖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需配备独立的排灌设备,确保水位调节自如,排污方便。
三、水质管理大鲵养殖对水质要求极高。水源需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温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宜。溶氧量需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之间。水中总硬度、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均需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大鲵养殖技术包括以下几点:1. 稚鲵、幼鲵、成鲵、亲鲵分池养殖;2. 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洁;3. 合理投喂,保证营养需求;4.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因为人们对大鲵养殖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国家政策扶持,大鲵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大鲵养殖将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