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蓝孔雀育雏后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状况与疾病预防

通过以上细致的育雏管理,饲养者能够确保孔雀幼雏健康茁壮成长,为未来的饲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饲养者在日常管理中应关注幼孔雀的营养配比,确保它们能在最佳状态下成长。

蓝孔雀育雏后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状况与疾病预防

蓝孔雀育雏期的管理,养殖户要注意什么问题?是在优酷播出的资讯高清视频,于2020-04-11 16:16:03上线。视频内容简介:蓝孔雀育雏期的管理,养殖户...

饲养要点 具体措施
停止人工供暖 从育雏后期开始,但防止雏鸟感冒。
合理组群 每群以30~50只为宜。
饲养密度 随日龄的增加而改变,大致每平方米0.5~1只。
光照时间 随雏孔雀日龄的增加而延长,阴雨天补充人工光照。
相对湿度 保持在50%~60%,注意通风。

蓝孔雀育雏疾病预防育雏期的蓝孔雀易感染多种疾病,做好此期的防病工作是提高幼雏成活率的关键。在育雏的第一周为预防消化道疾病和感冒,除要饲喂易消化、不易变质的饲料外,还要保持育雏环境的清洁卫生。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雏孔雀出壳后,要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中要加入适量禽用口服液盐和适量土霉素,有利于排泄胎便,促进开食和防止疾病。

在育雏后期应采用地面育雏的方式。在地面育雏时,可按2:1的比例设计运动场与鸟舍的饲养面积。鸟舍应保持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地面垫以3~5厘米的细沙。

蓝孔雀有哪些外貌特征?蓝孔雀体形与绿孔雀相似,但其羽毛颜色更为鲜艳夺目,蓝孔雀的雌雄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雄孔雀羽毛鲜艳美丽,脸部黄白色,具有1.5米长的覆尾羽,羽上有大而带金属光泽的眼状斑,令人叹为观止。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孔雀的生产效益,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收益。雏孔雀的育雏温度应从34℃开始,之后每日降低0.3℃,直至完成脱温。

蓝孔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育成期为61日龄至成年前。饲料每天饲喂2次,同时供应2次青绿饲料。作为商品孔雀,饲养至8月龄时,体重可达34公斤,即可上市。

雏鸟出生后31~90日龄为育雏后期。雏孔雀30日龄后,在夏初季节可基本适应大自然的温度,因为机体防御体系的发育健全及羽毛的日益丰满,温度条件对幼雏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

由于生长速度的加快,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总量逐渐增大。此时所使用的饲料形式主要有两种:多种饲料混合后制成的颗粒料和呈粉状的配合饲料。用颗粒料的不多;使用粉状料的,一般多选用鸡用育雏料。

将蓝孔雀育雏后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状况与疾病预防。梳理完毕后,可以着手探讨蓝孔雀育雏后期:精准管理,健康成长。

育雏温度的调节与控制
蓝孔雀育雏后期饲养管理,关注生长状况与疾病预防
营养配比与饲料选择

营养均衡是保证蓝孔雀健康成长的基石。某养殖户在育雏后期,根据幼雏的生长需求,调整了饲料配比。他们选用鸡用育雏料,并增加了与羽毛生长发育相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这种精细化管理,使得幼雏的羽毛生长更加健康,整体体质显著提升。

疾病预防与治疗

疾病预防在蓝孔雀育雏后期同样重要。某养殖场在育雏初期,就采取了严格的消毒措施,并对幼雏进行疫苗接种。在疾病高发期,他们还使用了中药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疾病发生率,确保了幼雏的健康成长。

饲养环境的优化 案例分析:某养殖场的成功经验

某养殖场在蓝孔雀育雏后期,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严格把控育雏温度,逐步降温,增强幼雏免疫力。

精细化管理饲料,满足幼雏生长需求。

加强疾病预防,降低疾病发生率。

优化饲养环境,提高幼雏生活质量。

未来展望

因为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蓝孔雀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饲养者需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推动蓝孔雀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