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需解决水质、饲料、病害等关键问题
2000年11月,笔者在广东梅州利用80亩池塘,用涧水养殖杂交鲟。经过180天饲养,平均亩产达831.25千克,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1号塘养殖过程要点如下:
根据目前我国池塘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溶解氧、氮磷盐含量和硫化氢等几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池塘养殖水质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水质指标 | 理想值 | 存在问题 | 解决方法 |
---|---|---|---|
溶解氧 | 高于5ppm | 溶氧不足 | 使用增氧机,加强巡塘 |
氮磷盐含量 | 低于0.2mg/L | 氮磷盐过高 | 定期换水,使用微生物制剂 |
硫化氢 | 低于0.02mg/L | 硫化氢含量高 | 增加水草,提高溶解氧 |
鲟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对饲料喂养有一定的要求,尤其从鲜活饵料到人工饲料转换过程中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或拒食情况。
选择适合鲟鱼的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
逐步过渡饲料,避免突然更换。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改善肠道环境。
在池塘养殖鲟鱼过程中,病害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细菌性疾病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使用抗生素治疗。
寄生虫病定期检查,使用杀虫剂进行治疗。
病毒性疾病加强生物安全,防止病毒传入。
案例分享指标 | 改善前 | 改善后 |
---|---|---|
平均亩产 | 500千克 | 800千克 |
饲料转化率 | 1.5 | 1.2 |
病害发生率 | 20% | 5% |
该养殖场通过优化管理,使得平均亩产提高了60%,饲料转化率提高了20%,病害发生率降低了75%。
我们刚刚完成了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需解决水质、饲料、病害等关键问题。的讲解,现在切换到鲟鱼养殖:水质饲料病害解决方案。
水质管理:保障养殖环境在鲟鱼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我的池塘底质为沙质,每口塘都设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和固定的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光滑且面积适中。水源来自自流山涧水,全年水温保持在18-24℃,水质清新无污染。为了确保水质,我配备了增氧机,并在日常管理中密切关注水中溶氧量,确保其高于5ppm。
鲟鱼对饲料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从鲜活饵料向人工饲料转换的过程中。因此,我采用了沉水性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5%。在投喂过程中,我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和土霉素,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此外,我还根据鲟鱼的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确保其在20分钟内吃完。
病害防治:预防为主鲟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是关键。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加强灾后防疫工作,做好养殖水体消毒;最后,稳步增加投饲量,提高养殖品种的抗应激能力。在发生细菌性病害时,我会对症用药,以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放养与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在放养过程中,我严格控制放养密度,每亩放养700尾鲟鱼种。放养前,我会用30%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消毒。在下塘养殖过程中,我会每隔30天进行一次捕捞,将瘦弱的鲟鱼选出进行专池培育,以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这次鲟鱼养殖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水质、饲料、病害防治以及科学管理对养殖成功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我将继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为我国鲟鱼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